关于参加“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警示教育月活动的心得体会

关于参加“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警示教育月活动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深入参加了XX局组织的“保守国家秘密人人有责”警示教育月系列活动,特别是8月26日召开的保密警示教育大会,使我深受触动和警醒。会议集中观看了发人深省的保密警示教育片,局领导的讲话更是语重心长、字字千钧,为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在新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指明了方向、敲响了警钟。通过此次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对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如何履行好保密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一、深化思想认识,以案为鉴绷紧保密之弦
    保密工作无小事,一字一句总关情,一举一动系安全。过去,我虽然也认识到保密的重要性,但有时会不自觉地认为泄密离自己很遥远,存在一定的麻痹思想。然而,8月26日警示教育大会上播放的典型案例,如同一剂猛药,彻底清除了我思想上的“侥幸尘埃”。这些案例情节并非多么曲折离奇,反而多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警示片中披露,2025年国家安全部门通报了数起典型案件,其中既有某机关保洁人员,利用无人看管的间隙,长期窃取办公废纸中的涉密信息并出售给境外情报机构;也有某科研单位助理,为蝇头小利,将涉密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加密通讯软件告知境外人员;更有甚者,某单位干部将涉密文件违规带回家中,被家人无意中拍摄并发布到社交媒体,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表明,泄密风险无处不在,保密防线任何一个环节的松动,都可能导致“一失万无”的颠覆性后果。
    局领导在讲话中强调,必须坚决杜绝“捷径心理、自恕心理、鸵鸟心理”,可谓一针见血。反思这些案例的当事人,无一不是在这些错误心理的支配下一步步滑向深渊。有的为了图方便,违规在涉密内网和互联网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这是“捷径心理”;有的认为“就这一次,不会那么巧”,对自己的违规操作心存侥幸,这是“自恕心理”;有的明知存在风险隐患,却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认为只要自己不主动泄密就没事,这是“鸵鸟心理”。这些心理误区是保密工作的大敌,必须时时自省、处处警惕,从思想根源上铲除滋生泄密风险的土壤。
    二、聚焦关键环节,靶向施策筑牢责任防线
    会议强调,保密工作要重点围绕“人、文、网”三个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这为我们抓好具体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作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的一员,我们的工作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和信息,守好这三个环节的防线,就是守住了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一)抓好“人”这个核心因素,压实主体责任。保密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局领导提出的“领导干部担起‘第一责任’,岗位人员履行‘直接责任’”要求,明确了责任链条。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就是保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履行好“直接责任”。这意味着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在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形成保密工作的合力。今后,我将把保密法规和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定期参加保密培训和技能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熟练掌握保密技术设备的操作规范,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做的不做。?
    (二)管好“文”这个重要载体,规范流转程序。涉密文件资料是保密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文件资料的载体形式愈发多样,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我将严格遵守单位的涉密文件管理制度,对工作中接触到的所有文件,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都严格按照其密级进行管理。坚决做到涉密文件不随意复印、不私自留存、不带出办公场所。在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归档、销毁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履行签字交接手续,确保全程留痕、可追溯。对于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档,严格区分涉密与非涉密,做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不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传输任何涉密信息。
(三)控好“网”这个关键领域,防范技术泄密。当前,网络已成为失泄密的主要渠道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