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强化责任担当 创新方法手段 抓好农民工欠薪治理

交流发言:强化责任担当 创新方法手段 抓好农民工欠薪治理
强化责任担当 创新方法手段
抓好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
——中心组理论学习发言材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5年1月1日)指出,推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转,依法纠治各类欠薪问题。今天,我主要围绕农民工欠薪治理这个问题做个交流发言。
  一、农民工欠薪治理的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他们对城市的繁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作,保障其工资报酬得以顺利偿付,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欠薪治理已成为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做好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工资报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党和国家先后出台和发布多项文件与实施办法,对全国各地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作予以政策支持和督导。
  *街道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通过分析近年来信访案件、网上投诉等农民工欠薪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村民的生活融入城市后,转岗就业是生活面临的选择,大部分年轻村民和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根据自身条件,依托靠近城区的优势,到市内打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辖区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如*项目、*安置房项目等吸引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外来农民工,由于资金保障不力导致逐级支付到达不了末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二、农民工欠薪治理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欠薪治理方式可以归纳为行政、法律和舆论3种手段。然而3种手段分别具有相应的局限性:行政手段短期见效快,但效果难以持久。一是因为行政手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例如加强监管、开展专项行动等;二是行政手段的效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等,一旦行政手段的执行力度减弱,欠薪问题可能会再次出现。法律手段长期有保障,但维权成本较高。法律手段虽然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但法律程序通常较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农民工可能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难以通过法律手段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判决的执行也可能面临困难,导致农民工无法及时获得应得的工资。舆论手段影响范围虽然大,但基于法律性质的道德约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导致农民工欠薪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关于做好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坚持“强规范、常检查、勤调度、严监督、厉整改”十五字方针,集聚街道合力,建立事前预防、事中追踪、事后回访的全过程监管闭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