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XX县委2025年暑期工作情况专报
尊敬的XX书记:
根据县委工作部署与要求,现将共青团XX县委2025年暑期工作情况,重点围绕团组织下基层、青少年安全自护、青年人才服务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作如下专报。
2025年暑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团县委紧密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立足共青团组织职能,以服务青年成长、维护青少年权益、引领青年建功为核心,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暑期专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为我县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青春力量。
一、聚焦生命至上,筑牢青少年防溺水坚固防线
青少年生命安全是家庭幸福与社会稳定的基石。团县委将预防青少年溺水作为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预防为主、联防联控”原则,构建了全覆盖、多维度、立体化的防护网络,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高位统筹部署,织密“责任网”
暑期伊始,团县委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县委主要领导关于加强暑期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随即印发《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青春自护·平安暑期”防溺水安全守护行动的通知》,并联合县应急、水务、教育等部门召开专题部署会,明确了“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落实、青年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采取“1+23”模式,即1个县级总队统筹,联动23个乡镇(街道)分队执行,确保了防溺水工作指令畅通、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精准招募培育,建强“先锋队”
为确保志愿服务力量充足且专业,团县委面向全县返乡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机关青年干部及社会热心青年,发起了防溺水青年志愿者专项招募。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动员,成功招募青年志愿者超过850名。在此基础上,组建了75支“青年防溺水巡护队”,实现了对全县重点水域的网格化覆盖。为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团县委积极联动县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卫健委等专业力量,累计举办防溺水安全技能实战培训35场次。培训内容涵盖危险水域识别、自救互救技巧、心肺复苏实操、应急救援流程等,累计培训志愿者骨干及青少年超过1500人次,确保了每一位志愿者都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置知识与技能。
(三)常态巡查劝导,筑牢“安全堤”
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组织青年志愿者聚焦重点时段与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值守与劝返服务。整个暑期,全县青年志愿者累计出动超过2800人次,开展巡查劝返活动980余次,成功劝返在危险水域逗留、戏水的青少年1300余人次;。在巡查过程中,志愿者们还承担起“流动安全哨”的职责,累计排查并向相关职能部门上报安全警示标识破损、防护栏缺失等安全隐患85处,并协助完成整改12处,有效推动了隐患清零;共青团海南州委,2025)。
(四)多维宣传教育,拧紧“思想阀”
为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团县委发动全媒体宣传攻势。线上,利用“XX青年”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持续推送防溺水科普动漫、警示案例短视频、自救技能教学等内容,累计发布相关信息280余条,总浏览量突破30万人次。线下,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社、社区、广场、学校,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悬挂横幅、举办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地毯式”宣传。据统计,暑期共发放《防溺水安全知识手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4万余份,张贴宣传海报1200余张,开展各类主题宣讲、知识竞答活动超过180场次,营造了“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浓厚社会氛围;共青团海南州委,2025)。
二、聚焦法治护航,严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团县委以“青春向党·护‘未’成长”为主题,深入实施青少年普法教育与权益维护专项行动,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五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一)擦亮法治教育品牌,上好“开学第一课”
联合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在暑期及开学季集中开展“法治第一课”系列活动。邀请法官、检察官、警官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情景剧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律知识送到校园和社区。暑期累计举办各类法治宣讲、主题团课、队会45场,内容涵盖《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防艾、反校园欺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覆盖青少年及家长超过8000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聚焦重点青少年群体,做实“精准关爱”
针对部分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团县委积极履行维权职能,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及乡镇(街道)“青年之家”,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机制。暑期期间,共组织心理咨询师、社工、优秀青年志愿者,对排查出的62名重点青少年开展了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学业辅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小时。同时,积极推动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服务,为300余名困境青少年提供了各类帮扶支持,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其走向违法犯罪的风险。
(三)深化“双零社区”创建,净化“成长环境”
以创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为抓手,推动预防工作向基层末梢延伸。团县委指导5个乡镇(街道)团委在基础较好的社区(村)启动试点创建工作,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委会等,组建由青年网格员、志愿者、老党员组成的“护苗队”,定期开展社区巡查,排查化解涉青少年矛盾纠纷,整治校园周边不良文化环境。同时,大力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安全用网,抵制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侵害,发放相关宣传资料超过5000份。
三、聚焦基层治理,引导青年有序参与社会建设
团县委积极响应县委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号召,将组织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下基层”的重要实践载体,畅通参与渠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在服务家乡、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中彰显价值。
(一)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激活“治理生力军”
以“逐梦新征程·共创新未来”为主题,深入实施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XX县大学生联合会、各乡镇春晖社等青年组织,成功组织超过1100名XX籍返乡大学生,深入全县23个乡镇(街道)的村居社区。他们围绕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教育关爱、环境保护、文化宣传等领域,累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超过250场次,服务群众近万人次。这支充满活力的青年队伍,不仅为基层带去了新知识、新理念,也成为协助村(居)委会开展人口普查、疫情防控、矛盾调解、安全巡查等工作的得力助手,有效补充了基层治理力量。
(二)打造“调小青”特色品牌,探索“青年调解”新模式
为主动融入全县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团县委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挂牌成立了“调小青”青年志愿服务站。服务站由具备法律、心理等专业背景的青年志愿者组成,专注于调处化解涉及青少年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消费维权等领域的轻微矛盾纠纷。暑期期间,“调小青”服务站共受理并成功调解相关纠纷28起,其亲和力强、易于沟通的特点,在化解青年群体矛盾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成为我县创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有益探索。
(三)实施“社区青春行动”,赋能“网格微治理”
深入实施“社区青春行动”,引导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向社区报到。暑期,共动员32支青年志愿服务队、超过500名团员青年,与15个重点社区结对,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青年志愿者们化身网格员、宣传员、服务员,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城市创建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关爱“一老一小”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000小时。同时,积极组织青年参与我县“一码通”基层治理平台的宣传推广与应用指导工作,用青春智慧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四、聚焦人才兴县,搭建青年成长成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50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