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高新区初中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新学年全区初中学校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过去一年我们教学工作的总结会、表彰会,更是新学年我们砥砺前行、再谱新篇的动员会、部署会。首先,我代表XX高新区教体中心,向过去一年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全体校长、老师和教育工作者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刚才,XX中学、XX一中、XX实验中学、XX中学四所学校的负责同志分别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工作方案,内容详实、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充分展现了各校在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宝贵经验。自2023年以来,我们已经连续三年举办这样的教学计划展示活动,它已经成为我们校际互鉴、资源共享、共同提升的重要平台。同时,教研室的XX同志和各位教研员也对新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目标明确,指导精准。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回顾过去,成绩斐然,教育根基更加坚实
过去的一年,是全区初中教育迎难而上、稳步提质的关键一年。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的挑战,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期盼,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推动初中教学质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我们的教学质量实现了稳步攀升。过去三年,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根据我们的内部评估数据显示,全区中考总分平均分实现了连续增长,整体提升幅度超过了8%。我们欣喜地看到,优秀段学生数每年增加超过10%,同时低分段学生数每年减少10%以上。这些数据背后,是每一位老师夜以继日的付出,是每一所学校精耕细作的管理。我们的升学率持续保持高位,实际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率已经接近97%,这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更多优质的人才储备。
我们的教学改革实现了深度破局。我们坚持以“双新”为引领,积极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各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转型、评价改革等方面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特别是XX中学提出的《回眸“双新”强基路,蓄势“课堂”备考锋》工作思路,体现了我们从夯实基础到聚焦备考的系统性思考。这些探索不仅提升了课堂的生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和个人能力的显著提高。
我们的教师队伍展现了卓越风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过去一年,我们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和教研团队。他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能打硬仗、善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教育事业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我们在座各位以及全区初中教育战线所有同仁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此,我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分析形势,直面挑战,育人使命更加重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初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腰部”,承上启下,是影响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更是牵动千家万户的民生焦点。当前,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科技的飞速发展、产业的深刻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未来将生活和工作在一个高度智能化、全球化的社会,他们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扎实的知识,更是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支撑这种高阶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峻考题。
从内部发展看,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教育优质均衡的压力依然存在。不同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学科之间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必须始终扛在肩上的责任。二是教学改革的深化进入了“深水区”。“双新”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层面,如何将其真正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我们进行更为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知识在更新,理念在迭代,考题在变化,我们的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满足。我们必须以更强的责任感、更紧迫的使命感,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未来蓝图更加清晰
新学年,新征程,新作为。全区初中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动力,聚焦“精准攻坚”“高效课堂”“协同教研”三大关键抓手,全面推动我区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下面,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精准攻坚”为突破,着力破解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精准”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的核心关键词。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于“大水漫灌”式的整体推进,现在则要更多地转向“精准滴灌”式的定点突破。教育领域的“精准攻坚”,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找准并解决那些长期制约我们教学质量提升的顽固性、关键性问题。
首先,要精准识别问题。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科能力进行全方位、过程性的诊断。要将分析的颗粒度细化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科,甚至每一个知识点,精准锁定我们的优势和短板。各学校也要建立自己的校本数据分析系统,定期开展学情分析会,让数据说话,让教学决策有据可依。
其次,要精准施策干预。找到了问题,就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共性问题,区教研室要牵头组织专题研究,形成区域性的指导策略。对于个性问题,要鼓励学校“一校一策”“一班一策”,甚至“一生一策”。比如,针对部分学生的薄弱学科,我们可以探索建立“学科导师制”;针对特定知识模块的教学难点,可以组织跨校的集体备课攻关小组。这种模式借鉴了精准扶贫工作中明确帮扶任务、细化项目实施的思路,将资源和精力投向最需要的地方。
最后,要精准评价成效。攻坚的效果好不好,不能凭感觉,要有科学的评价。我们要建立一个动态的追踪反馈机制,对各项攻坚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持续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方案。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诊断—施策—评估”闭环,逐步清除教学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第二,以“高效课堂”为核心,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我们育人的成败。新学年,我们必须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来抓,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分钟都产生最大的效益。
为此,我们将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高效课堂达标活动”。这项活动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项旨在重塑课堂生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系统工程。
一要明确标准,树立标杆。什么是“高效课堂”?它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学习场”。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先学后教、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追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