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刻认识新发展格局、践行粮食安全使命的学习研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源自如来写 作网▲创作
大家好!
根据分公司党总支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共同学习《构建新发展格局》相关理论,并围绕主题进行交流。刚才,听了专题授课和同志们的发言,我深受启发、收获很大。下面,我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XX直属库的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谈一些认识和思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识,在把握“国之大者”中理解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作为中储粮的一名基层党总支书记,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每天面对的仓储、轮换、购销工作,看似平凡,却与这一宏大的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是“国之大者”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粮食安全是“压舱石”。?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畅通国内大循环,前提是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而粮食安全则是维护稳定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充分说明,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根据国家农业部门的预测,2025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达到7.09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口粮消费稳中略降,而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持续增长,总消费量预计将接近7亿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任何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对国内粮食市场造成冲击。因此,我们中储粮人管好超过1亿吨的中央储备,就是守住了国内大循环的“基本盘”,为国家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提供了最坚实的底气和战略回旋空间。
第二,践行粮食安全使命,党建引领是“定盘星”。?中储粮作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力量,其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这一使命的实现,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作为基层党总支书记,我的首要职责就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执行优势和战斗优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从来不是“两张皮”,而是深度融合、一体两面。抓好党建是最大的主业,更是最根本的保障。只有让党旗在粮仓一线高高飘扬,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我们才能凝聚起“管好大国粮仓”的磅礴力量,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坚持问题导向,在对标对表中认清当前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近年来,在分公司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我们XX直属库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和集团公司“123456”工作思路,特别是分公司提出的“六破、六提升”具体目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和瓶颈。
一是仓储设施的“硬件”短板依然存在。?随着储粮技术的迭代升级,绿色、智能、节粮减损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我库部分仓房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尽管经过多次维修改造,但在气密性、隔热性等方面与新建的高标准粮仓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老旧仓房对粮情变化的敏感性更高,对传统的人工巡查和机械通风依赖性强,不仅增加了保管成本和安全风险,也制约了氮气气调储粮等先进绿色储粮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这块“硬件”短板,是我们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储存的现实障碍。
二是管理模式的“软件”升级亟待加速。?当前,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粮库向现代化、智能化粮库转型的关键时期。集团公司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粮食仓储物联网,实现了“技防技控”。然而,在基层应用层面,“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仓储、质检、财务、物流等不同系统的数据尚未完全贯通,数据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我们的管理思维和工作习惯,有时还停留在依靠经验的传统模式上,对于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风险预警、优化轮换节奏、精准成本管控等方面的能力还显不足。这种“软件”上的滞后,限制了管理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专业人才的“梯队”建设面临挑战。?粮库工作专业性强、责任重大,需要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队伍。当前,我库干部职工队伍总体是稳定的,但结构性矛盾也开始显现。一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老党员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他们即将面临退休;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入职的青年职工虽然学历高、思想活,但在实践经验、应急处突能力上还需要长时间的磨砺。如何有效开展“党员导师带徒”,建立起一套系统化、长效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让老师傅的“绝活”得以传承,让年轻人的创新活力得以激发,实现人才队伍的平稳接续,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三、聚焦精准发力,在履职尽责中谋划破解难题的思路与举措
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畏惧。作为基层党总支,我们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模式为总抓手,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带头破解管理难题,确保难题破解有实效、能持久。
第一,实施“党建+项目攻坚”,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老旧仓房的升级改造列入重点规划。在未来的维修改造或新建项目中,我们将坚决贯彻“党建+项目”模式。一是支部建在项目上。?对于重大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工地上,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廉洁自律。二是党员冲在最前线。?围绕项目中的技术难点和施工关键点,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技术攻关和劳动竞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正如近期在XX、XX等地开工建设的新仓储物流项目一样,我们也要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成为提升区域粮食仓储物流能力的战略节点,为畅通粮食循环贡献力量。
第二,实施“党建+数字赋能”,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数字化转型是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党总支要带头拥抱变革,引领全员提升数字素养。一是强化学习培训。?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学习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系统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再由党员骨干对其他职工进行“一对一”辅导,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练使用信息化工具,消除“数字鸿沟”。二是推动数据融合。?我们将主动与上级技术部门对接,探索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壁垒的有效路径,尝试建立直属库层面的简易数据分析模型,对粮情变化、能耗成本、作业效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和趋势预判,让数据真正成为我们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