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全市粮食收购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粮食收购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最新工作要求,分析研判当前我市夏粮收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知、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部门的同志通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进展,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讲得都很好,很具体,很深刻。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粮食收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更是检验各级干部宗旨意识和执政能力的“经验交流”。全市上下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做好粮食收购是践行“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的战略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保障粮食供给,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我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的粮食安全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丰收在望不等于丰收到手。收购工作是粮食从田间走向餐桌的必经之路,这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之前的辛勤耕耘就会付诸东流,国家的粮食安全大局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把夏粮收购这件大事抓实抓好,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胸怀大局,算好政治账、长远账,坚决扛起维护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第二,做好粮食收购是维护农民利益的民心工程。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是保护粮食生产的源头活水。当前,粮食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价格波动时有发生,农民在售粮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如果出现“丰收不增收”“卖粮难”等问题,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热情,动摇农业发展的根基。根据国家最新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调整为每斤1.12元(三等),这一政策性“托底”就是为了严防“谷贱伤农”。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农民的“烦心事”当作自己的“心头事”。要千方百计拓宽收购渠道,优化服务流程,确保粮食收购价格公开透明、斤两准确无误、钱款及时兑付,让农民卖“明白粮”“舒心粮”“放心粮”,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辛勤的汗水换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第三,做好粮食收购是稳定社会大局的压舱之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市场的稳定,是整个物价体系稳定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确保粮源及时归仓、市场供应充足,对于稳定社会预期、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全国来看,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预计达到7000万吨。我市的夏粮收购总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相当比重,截至昨日,全市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夏粮已超过219万吨,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来抓,通过扎实有效的收购工作,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稳定消费者预期,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把握粮食收购工作的核心任务
前一阶段,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夏粮收购工作开局良好,总体平稳有序。但同时,对照高标准、严要求,对照农民群众的新期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正如刚才张书基同志在调研中发现的,集中体现在“交粮难”“卖粮难”“来回跑”等痛点堵点上。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全力打通粮食收购的“最后一公里”。
第一,聚焦“为农服务”,着力破解“售粮难”的瓶颈问题。服务好不好,农民最有发言权。当前,一些地方的收购网点布局不够科学,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民需要长途跋涉才能交粮;有的收购库点服务意识不强,高峰时段排长队现象严重,农民顶着烈日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的检测流程繁琐,标准解释不清,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却直接影响农民的售粮体验和切身利益。
必须下大力气优化收购服务。各县(市、区)要对辖区内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进行再排查、再摸底,精准掌握预计售粮数量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研判,动态调整收购网点布局,加密布点,确保服务半径更加合理。要大力推广预约收购、错峰收购等模式,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提前沟通,引导农民有序售粮。所有收购库点都要设立便民服务站,备足防暑降温药品和茶水,有条件的地方要搭建遮阳棚,让农民在等待时能有个歇脚的地方。要进一步优化收购流程,从扦样、检验到过磅、结算,力求环节最简、时间最短、效率最高。要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农民少跑腿。对粮食质量、价格等关键信息,要做到上墙公示,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聚焦“仓储升级”,着力破解“存粮难”的基础问题。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仓储设施是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市部分基层粮库存在设施陈旧、功能落后、仓容不足等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小散旧”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收储效率,更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要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就必须有足够的、合格的仓容作为保障。
必须加快推进仓储设施现代化改造。要以实施“XX仓储”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市粮食仓储能力和管理水平。市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根据初步规划,未来三年,全市计划投入XX亿元,重点对XX个老旧粮库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在XX、XX等粮食主产区新建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粮仓,预计可新增和改造仓容XXX万吨。改造和新建的粮库,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全面推广应用气密、隔热、防潮等绿色储粮技术,同步配套完善粮情测控、智能通风、环流熏蒸等智能化管理系统确保粮食储存安全、绿色、高效。这项工作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用,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第三,聚焦“市场协同”,着力破解“稳价难”的联动问题。粮食收购不仅是政府的政策性行为,更是一个复杂的市场活动。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策性收储与市场化收购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当前,部分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粮食加工企业的仓储和资金压力较大,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必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收购格局。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在不折不扣执行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好“托底”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市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确保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坚决杜绝“打白条”现象的发生。要搭建银企对接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