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同志在XX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习近平经济文选》专题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本次中心组学习的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结合个人的一些思考,谈几点粗浅的感悟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交流互鉴,共同提高。
今年3月,《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这在全党全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都是一件大事。这部文选系统收录了总书记从2012年11月到2024年12月间关于经济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著作,可以说是一部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文献。初读这部著作,给我的整体感受是震撼,再读则感到解渴,细读之后更觉责任重大。它不仅是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全景图”,更是我们应对当前复杂局面、推动未来发展的“指南针”。下面,我围绕学习过程中的几点核心触动,与大家作一分享。
一、感悟思想伟力,把握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首先感受到的是其蕴含的磅礴思想伟力。这部文选不是零散论述的简单汇编,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读全书,我深刻体会到,总书记的经济思想,是在深刻洞察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
比如,文选中反复强调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初看是策略,细品是哲学,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的背景下,重温这些论述,更能体会到“稳”是基础和前提,“进”是方向和目标。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避免颠覆性错误,也要有“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在关键领域主动作为。这种辩证统一的思想,为我们在多重目标和约束下开展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和强大的思想武器,帮助我们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深化规律认识,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经济文选》的核心脉络之一,就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我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高质量发展绝非一句口号,而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文选中的论述引导我思考,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背后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特别是“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问题。近期中央反复强调的“新质生产力”,正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对我触动很大。过去,我们谈发展,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增长速度、项目投资额这些量化指标。现在,学习了总书记的经济思想,我认识到,必须把关注点更多地转移到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具体到我们XX市XX局的工作,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多少招商引资任务、审批了多少项目,更要思考这些项目是否符合新发展理念,技术含量高不高、环境影响如何、带动就业效果好不好,是否能真正促进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这种从“量”到“质”的思维跃迁,是学习带来的最直接的思想收获。
三、坚持问题导向,探寻破解难题的科学方法
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品格。文选中的许多篇章,都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的,既有精准的“诊断”,也开出了管用的“药方”。例如,关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论述,就深刻阐明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协同配合之道,为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指明了方向。
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文选中处处闪耀的科学方法论光芒。比如,坚持系统观念,强调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反对“单兵突进”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再比如,坚持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读到《脱贫攻坚必须在精准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这篇文章时,我对“精准”二字有了新的感悟。这种“精准施策”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脱贫攻坚,同样适用于我们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当前,我们XX地区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面临着不少“硬骨头”。如何精准识别企业的痛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