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街道公文规范赋能基层治理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此次“公文规范赋能基层治理专题研讨会”上,与诸位交流分享。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公文,作为基层工作中信息传递、政策落实、工作协调的关键载体,其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效能与质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环境下,深入探讨公文规范如何更好地赋能基层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接下来,我将从“以文明道,夯实政策传导根基”“以文塑能,提升干部业务素养”“以文建制,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以文明道,夯实政策传导根基
政策的有效传导是基层治理的前提,而公文作为政策传导的主要媒介,其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政策能否精准落地。只有确保公文在表述、结构和语言上符合规范,才能让政策从上层顺畅传递到基层,被工作人员准确理解和执行,被群众清晰知晓和认同,从而为基层治理筑牢政策传导的坚实根基。
(一)精准表述,确保政策内涵无偏差
政策的内涵能否准确传递,关键在于公文表述的精准度。一旦表述出现模糊或歧义,就可能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初衷,影响基层治理的效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公文表述的精准性。
公文是政策的具体承载形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关乎政策的准确传达。在撰写涉及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社区服务等政策类公文时,必须字斟句酌。例如,在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的公文里,对于改造范围、资金来源、实施步骤等关键信息,要使用精确、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避免出现模糊词汇,像“大概”“可能”“近期”等,以防基层工作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产生误解,导致政策落实出现偏差。以〔具体街道名称〕为例,在制定关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公文时,明确规定了“在本年内,完成对辖区内个社区的养老服务站建设,每个服务站面积不低于平方米,配备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不少于名”,这种精准表述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指引,使得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二)结构严谨,保障政策逻辑自洽
严谨的结构是公文承载政策逻辑的骨架,只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政策才能有条不紊地呈现,便于基层工作人员理解政策的来龙去脉和内在关联,从而更好地执行政策。
合理的公文结构有助于政策的有序传达。一般而言,政策类公文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架构。在阐述问题时,要做到客观、全面,列举具体数据和案例。如在分析社区环境卫生问题的公文中,指出“根据近三个月的卫生检查数据,的垃圾清理不及时率达到了%,主要原因在于垃圾清运车辆不足、垃圾投放点设置不合理等”。在提出解决方案时,要与问题分析紧密对应,具有可操作性。仍以上述例子为例,公文提出“增加辆垃圾清运车辆,优化垃圾投放点布局,在人口密集区域增设个投放点,并加强对居民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环环相扣的结构使得政策执行更具条理,让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地把握政策要点,高效推进工作。
(三)语言平实,促进政策理解无障碍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面对的群体具有多样性,公文语言的平实性直接决定了政策能否被广泛理解。只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让不同文化层次的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都能准确把握政策内容,为政策的顺利推行扫清障碍。
基层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公文语言应尽量平实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结构。在传达关于安全生产政策的公文中,将“强化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管控力度,确保存储、运输、使用环节符合相关安全规范”表述为“要加强对那些容易着火、爆炸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不管是存放、运输,还是使用的时候,都要按照安全规定来做”,这种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够让广大基层群众迅速理解政策内容,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执行率。同时,在公文中适当运用图表、图片等可视化元素,能够进一步增强政策传达的效果。例如,在关于社区交通规划调整的公文中,附上调整后的交通路线图,让居民一目了然,减少因对政策理解不清而产生的误解和矛盾。
二、以文塑能,提升干部业务素养
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具体执行者,其业务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治理成效。公文工作作为基层干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公文写作、学习公文流程、剖析公文案例等方式,能够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业务能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规范写作训练,增强干部文字驾驭能力
文字驾驭能力是基层干部撰写公文、准确表达工作思路和政策意图的基础。通过系统的规范写作训练,能够让干部熟练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和要求,提高公文质量,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公文写作是基层干部必备的业务能力之一。街道应定期组织公文写作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资深公文撰写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公文的种类、格式、写作规范、语言表达等方面。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干部们掌握不同类型公文的写作技巧。同时,设置写作实践环节,要求干部们根据给定的工作场景和任务,进行公文写作练习,并由授课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点评。例如,在一次关于社区活动组织方案的写作练习中,干部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优化方案的结构、完善内容细节,使得方案更加合理、可行。通过持续的规范写作训练,干部们的文字驾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写出高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的公文。
(二)公文流程学习,提升干部工作协同能力
公文流转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干部对公文流程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工作协同效率。只有清楚公文从起草到归档的各个环节,才能在工作中与其他部门和人员高效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了解公文的流转流程对于基层干部至关重要。一份公文从起草、审核、签发到印发、归档,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的协同工作。干部们只有熟悉整个流程,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高效配合。街道可以通过制作公文流程手册、开展流程讲解培训等方式,让干部们清楚每个环节的职责、时间节点和操作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当起草一份关于街道环境整治工作的联合公文时,负责起草的干部能够清楚地知道在完成初稿后,需要提交给哪些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由谁签发,以及如何进行印发和存档。这样,在公文流转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人员能够紧密协作,避免出现推诿、延误等问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三)案例剖析反思,培养干部问题解决能力
公文案例中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和反思,干部能够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基层治理中的各种挑战。
定期组织公文案例剖析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公文案例和存在问题的公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优秀案例,引导干部们学习其在主题提炼、内容组织、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优点;对于存在问题的案例,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方法。例如,在剖析一份因表述不清导致工作失误的公文案例时,干部们通过讨论,认识到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严谨、语言准确,并且要进行认真的审核校对。通过这种案例剖析反思的方式,干部们能够从实际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培养敏锐的问题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公文写作和工作执行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三、以文建制,完善基层治理机制
完善的治理机制是基层治理高效运行的保障,而公文规范在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公文标准化、信息整合共享和跟踪反馈机制等,能够将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提升基层治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公文标准化,规范基层工作流程
公文标准化是实现基层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手段,通过统一公文的格式、内容等标准,能够让基层各项工作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