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城市文明建设常态长效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在XX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城市文明建设常态长效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城市文明建设常态长效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及XX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总结我们过去的工作,分析当前的形势,部署下一阶段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常态长效、走深走实的重点任务。刚才,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宣读了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的获奖名单,市XX局、XX大队、XX街道和XX同志、XX同志等单位和个人代表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听了很受启发,也倍感振奋。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所有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
    经过全市上下长达四年的不懈奋斗和艰苦努力,我市成功摘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这块沉甸甸的奖牌。这是我市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全市人民的一份荣耀,更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位的历史性标志。这份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与奉献。回顾四年来的创建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城市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是全方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首先,是城市功能品质的系统性重塑。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下大力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四年间,我们累计改造了数百个老旧小区,曾经管线老化、道路破损的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我们对数十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昔日脏乱差的城市“毛细血管”被打通、被激活;我们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口袋公园和城市绿地,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憩息的空间;我们对农贸市场进行了标准化升级,市场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城市的承载能力、宜居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显著增强。
    其次,是城市治理效能的革命性提升。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对我们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和提升。我们引入了智慧城管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市容环境、公共秩序的精细化、实时化管理。交通管理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整治交通秩序,机动车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已成为常态。环境卫生管理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机械化清扫率大幅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这些治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改善了城市的“面子”,更夯实了城市的“里子”,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治理基础。
    再次,是市民文明素养的整体性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人。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实践养成,“文明守礼”已经内化为越来越多市民的自觉行动。在公共场所,大家自觉排队,不大声喧哗;在交通路口,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地进行文明劝导;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层出不穷。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10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XX大地蔚然成风。这种市民素质的提升,是城市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城市文明最鲜亮的底色。
    最后,是干群关系鱼水情的持续性升华。在创建过程中,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们深入社区、走上街头,听民意、解民忧,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赢得民心。群众也从一开始的观望、不理解,转变为后来的支持、参与和奉献。这种在共同奋斗中建立起来的干群互信和深厚情谊,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源泉。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这份荣誉,更要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好、发展好。
    二、总结经验,深刻把握文明创建的规律启示
    回顾四年的创建历程,我们不仅收获了荣誉,更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将其概括为“六个坚持”和“五个启示”,这既是我们过去成功的密码,也是我们未来继续前进的遵循。
    “六个坚持”是我们创建工作的方法论:
    第一,坚持“锲而不舍”与“与时俱进”相统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持久战,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捷径。我们保持了长达四年的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体现了“锲而不舍”的坚韧。同时,我们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紧跟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对标最新的测评体系,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动态调整我们的工作策略和重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智慧。
    第二,坚持“高位推进”与“广泛动员”相一致。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高规格的指挥部,定期调度、现场办公,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核心。这种“高位推进”确保了政令畅通、资源整合。但文明城市不是靠政府包打天下,我们更注重“广泛动员”,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网格,真正发动起了全体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第三,坚持“为民导向”与“依靠群众”相促进。我们创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工作中,我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集民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实践证明,只有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激发群众“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汇聚起最磅礴的创建力量。
    第四,坚持“立行立改”与“标本兼治”相结合。面对创建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对发现的问题雷厉风行、立行立改,确保问题不发酵、不蔓延,这是“治标”。但我们更注重深挖问题背后的根源,从制度、机制层面寻求长效解决方案。比如,针对乱停车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则通过规划建设新的停车位、引入智慧停车系统来根治难题。这种“标本兼治”的思路,确保了我们的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深度和远度。
    第五,坚持“硬件补齐”与“软件提升”相表里。城市文明,既需要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等“硬件”支撑,也需要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化品位等“软件”滋养。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投入真金白银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我们同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道德模范评选、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市民的内在修养。硬件是城市的“骨架”,软件是城市的“灵魂”,只有骨肉相连、形神兼备,城市才能焕发出真正的文明魅力。
    第六,坚持“标准引领”与“特色彰显”相融合。我们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逐项分解、逐条落实,确保基础工作扎实、不留死角。这是我们创建成功的基石。但我们不满足于做“标准答案”,更致力于做“特色文章”。我们立足XX市作为工业特色城市的现实基础,深入挖掘和弘扬我们的工业文化、历史文脉,将独特的城市记忆和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建设的细节之中,努力打造一座有辨识度、有温度、有故事的文明城市。
    这“六个坚持”的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五个启示”:
    启示之一:压力就是动力。创建工作任务重、标准高、时间紧,压力前所未有。但正是这种压力,逼出了我们的责任感,激发了我们的战斗力,催生了我们的新办法,让我们跳出舒适区,实现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启示之二: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创建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资金短缺、历史遗留问题复杂、部分群众不理解等诸多困难。但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开动脑筋、群策群力,通过向上争取、市场化运作、发动社会力量等多种方式,最终都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有效路径。
    启示之三:少花钱也可以办大事。我们没有搞大拆大建,而是坚持“精明增长”“绣花功夫”,把钱花在刀刃上,通过微改造、巧更新,实现了城市面貌的巨大提升。这说明,只要思路对头、方法得当,善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就能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启示之四:坚持就是胜利。四年的创建历程,有过挫折,有过疲惫,但我们始终没有动摇、没有放弃。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韧劲,让我们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启示之五:做事要刚柔并济。管理城市如同治理家庭,既要有严格的规矩,也要有温暖的关怀。“刚”体现在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体现了法治的严肃性;“柔”体现在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体现了德治的感召力。刚柔并济,方能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
这些经验启示,是全市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换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