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教育教学交流观摩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2篇)
目录
1.在老年教育教学交流观摩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2
2.在老年教育教学交流观摩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7
在老年教育教学交流观摩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大家好!我是xx市老年大学的钢琴教师xx。很荣幸参加本次的教师交流会,在此,向各位前辈分享我的体会与感悟。我汇报的题目是《黑白键上的夕阳工程》。
我与钢琴朝夕相伴了30多年。当初次接触钢琴时感觉自己像是一位高贵的公主。学生时代,因为有着这项爱好而被老师关注同学追捧,在各项荣誉证书面前,学琴的意义更加具象化,它使我的童年丰富多彩,如愿地成为舞台上那位优雅的公主。大学时,钢琴成了我异地他乡唯一的亲人,我用音乐诉说着情感,它用旋律治愈着我,我们默契着成为了灵魂伴侣,那时我明白了学琴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演奏家,她是一份精神寄托,支撑我生活的琐碎和疲惫,让未来充满期待。如今,钢琴成为了我的事业,与夕阳同行的日子,是生命馈赠的礼物。在老年大学从事钢琴教学的这些年,指尖流淌的不仅是音符,更是岁月沉淀的温暖与生命不息的回响。这份工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艺传授,成为一场与智慧、坚韧和热爱相伴的旅程。
在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有花甲之年青春不老的学霸们,有古稀之年朝气蓬勃的模范生,更有耄耋之年却依然快乐逍遥的智慧行者,我常常被这群特殊的学生感动,他们用行动告诉我,学习不是青春的专利,而是生命的底色。作为老师,能够带领大家追寻热爱,探索新知,是我此生最珍贵的荣耀。
有人说老年教育是夕阳工程,但我想说这是朝阳事业,从他们身上我收获了比知识更加宝贵的财富。我曾经带过一个学员,有段时间她因乳腺癌远赴上海就医,她时常担心缺课太多影响进度,每次都会在班级群里追问上课内容和注意事项。为了不落后,她专门买了一架折叠琴在病房练习,化疗的痛苦化作学琴的勇气,人在医院心在教室,身患重病并没有阻止她学习的热情。她说:“老师,等我回去继续上您的课,弹琴是我最开心最期待的事,您别嫌弃我。”那一刻我内心不仅仅是佩服,更多的是心疼,勤耕不辍,精业笃行,生命的希望不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嘛!
开学第一课,我总会问大家,为什么来老年大学学习,有人说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但因为工作家庭没有时间更没条件;有人说为了和孙子孙女同步学习,有共同话题;还有人说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老人家很喜欢唱歌,我来学钢琴,可以为她伴奏,合唱一首歌。那一刻教室是安静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了她,我知道在那一刻,一颗感恩的种子种在了所有人的心里。
我还看到过,母女一起来上课的,六十多岁的女儿坐在八十多岁的母亲身边,常常让我感到岁月静好,常常让我期盼时光慢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教科书里学不到的爱的学问。我作为一名老年教育从业者,有义务有责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他们圆梦。
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
一、教学相长:银发学子是生命的导师
“慢”智慧:他们用行动教会我“慢即是快”。一个简单的音阶反复打磨,那份不急不躁的从容,消解了我对“进度”的焦虑。
纯粹的热爱:他们不为考级、不为表演,只为圆一个少年时的梦。
坚韧的力量:我目睹过颤抖的手指艰难地找准琴键,也见过老花镜后专注的眼神一遍遍辨认五线谱。关节炎、腱鞘炎记忆力减退都无法阻挡他们的热情。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坚持,是对生命最动人的礼赞,时刻鞭策我保持教学的热忱。
二、钢琴:不只是乐器,更是生命的“连接器”
钢琴能唤醒沉睡的记忆:一曲《送别》的旋律从他们指尖生涩地流出,眼中闪烁的光亮令人动容。钢琴键成了时光机,瞬间唤醒深埋心底的青春记忆与情感,音乐成为穿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钢琴能重建社交与自信:在琴房里学员互相指点、分享练习成果、合奏简单的旋律。钢琴课成了他们重要的社交圈,弹奏的每一点进步都在重塑着自信。
钢琴是延缓衰老的“良药”:十指联动刺激大脑,读谱锻炼专注力,背谱挑战记忆力……每一次练习都是对身体机能的温和唤醒,更是抵御孤独与衰老的精神盾牌。
三、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到“守望者”与“点燃者”
放下技术执念,拥抱“可能性”:我曾纠结于手型不够标准、节奏不够精准。后来明白,让一位手指僵硬的长者弹出心爱的旋律,远比纠正一个技术瑕疵更有价值。
耐心是土壤,鼓励是阳光:一句安慰,一个对微小进步由衷地赞叹比任何技巧的讲解更能激发动力。他们的心灵敏感而丰富,真诚的尊重与鼓励是教学最有效的养分。
成为“翻译者”与“定制者”:把复杂的曲子拆解、简化,保留最动人的旋律;为他们钟爱的老歌编配简单伴奏,让音乐以他们能够并乐于接受的方式,流淌进心里。
四、最珍贵的收获:触及生命的温度
“老师,我今天能把《送别》完整弹下来了,老伴听哭了…”
“自从学了琴,感觉退休生活有盼头了,每天都有个小目标。”
这些朴素的表达,胜过千言万语。当音乐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光亮,当琴声承载起他们的情感与记忆,作为教师,我深切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神圣感,老年大学的钢琴教学,是一场需要极致耐心与无限温柔的“夕阳工程”。它没有少年天才的惊艳,没有职业赛场的辉煌,有着最打动人心的坚韧、最纯粹的热爱和最温暖的生命互动。听!当悠扬的琴声在暮年中响起,我听见的,是生命永不落幕的华章。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孔子说:工作经验必有我师焉
刘禹锡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说:我会继续与银发学子们共赴这场音乐的晚约,在黑白键上奏出夕阳的新乐章。
在老年教育教学交流观摩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大家好。我是xx,在xx老年大学任教音乐剧课程,研究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任xx青年合唱团女高音声部长。今天能在全省老年教育教学交流观摩培训班上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教学感悟。我发言的题目是《夕阳无限好,舞台正青春》,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纯粹的热爱只为音乐剧。音乐剧融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和舞蹈,是一种包容度很高、极具舞台魅力的综合艺术形式。xx老年大学开创性地在老年教育领域里开设了音乐剧课程,让这门相当年轻的艺术,成为银龄学友绽放活力的一把钥匙。作为老师,我想让音乐剧之花,在老年大学的乐土上光芒绽放。
一、摸准学情,用热爱擦亮音乐剧教学底色
与其说教学老年学员,不如说和一群可爱的“大朋友”在艺术里玩。备课之初,我了解到班级里许多学员是省直机关退休下来的音乐剧爱好者,因此,我将音乐剧演唱设定为本学期的教学底色,向外延伸。新课伊始,用红色戏剧引起共鸣。学员们对红色历史往往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许多人经历过或者耳濡目染过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我以此为突破口,开始了新学期的课程。课堂上,当一群银发长者探索并尝试在舞台上表演“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做奉献的故事时,他们用台词和音乐完美地诠释了“红色精神”,我想这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理想信念。接着,用角色体悟剧目的鲜活。我带领学友们围绕不同时代、风格的曲目进行音乐剧的表达练习,在拓展音乐剧声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大家重点理解演唱者的身份背景和歌词含义。这些曲目旋律优美、情感充沛、故事温暖感人,学友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相互间主动讨论演唱角色的习惯。课上,我积极鼓励大家演绎属于自己的版本,在多人演唱的共性中寻找个性空间,体验音乐剧“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躬耕不辍,用舞台演绎激发学习内生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对老年学员的了解也越发深刻。音乐剧从不是让他们变成舞台上的别人,而是帮助他们在旋律里重新遇见自己。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更带着岁月赋予的独特优势:对歌曲情感、戏剧情节的感悟力极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能迅速抓住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