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在倾听与奔走中感悟初心使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学习。刚才听了几位代表的发言,我深受启发,也倍感振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镇人大代表,我的履职经验尚浅,认识体会也未必深刻,今天主要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结合我在XX镇XX村“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参与信访代办工作的一些经历,和大家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感悟、反思和收获。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从“一份荣誉”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履职初期的角色重塑与思考
坦白说,当选人大代表之初,我的内心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些许的迷茫所代替。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能为人民做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我深知,代表的身份,绝不是一个挂在嘴边的头衔,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实实在在的责任。
我们XX村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成立于2019年,并在2024年进行了提档升级,这为我们这些基层代表履职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工作站坚持“五好”标准,定期开展“五日”活动,让我们的履职有了明确的抓手。特别是工作站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仅在2025年上半年,就组织了6次专题学习会,内容涵盖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这些学习对我来说如同“及时雨”,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完成了履职初期最关键的一次思想转变。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尤其是一名基层代表,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可能就是如何快速适应角色的转变。正如有的代表同仁所分享的,我们很多人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普通群众或“法律执行者”,到“人民意志传声筒”乃至“选民福祉服务者”的深刻转变。面对陌生的领域和工作流程,起初的焦虑是在所难免的,但正是通过工作站这样系统化的学习和引导,我才真正开始理解“人大代表”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也为我后续参与信访代办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从“坐等来访”到“主动下访”:工作方式的转变与民情的深度触摸
我们工作站设立了人大代表信访代办岗,固定每周二为“代表接待日”。起初,我以为信访代办工作,主要就是在接待日“坐堂问诊”,等群众上门来反映问题。但在实践中,我很快发现,很多群众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或者感觉问题“不大不小”的村民,并不一定会主动找到工作站来。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急难愁盼”,往往隐藏在田间地头、家长里短之中。
这次思想上的触动,源于一次走访。按照工作站的要求,我们代表需要定期走访联系选民,仅2025年上半年,我们几位代表就累计走访了320余人次。有一次,我走访到村里一位老党员家中,原本只是想做一次常规的慰问,但在闲聊中,他无意间提了一句:“天黑得早了,村口那几盏路灯坏了快一个月了,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的,总担心会摔跤。”这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在工作站,我们确实也收到了关于XX路灯建设项目部分路灯损坏的反映,但一直将其视为一个普通的设施维修问题在跟进。
这次走访后,我特意在村里多转了转,和更多村民聊了聊。我发现,这不仅仅是几盏灯的问题。有的家长反映,孩子早上摸黑去上学,心里总不踏实;有的常年在外务工、春节才回乡的年轻人说,家乡发展很快,但这些细节跟不上,感觉还是差了点意思。这些原汁原味、带着生活温度的“心里话”,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无法听到的。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群众的诉求没有大小之分,任何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直接关联着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那以后,我的工作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不再满足于在接待日等待群众上门,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动走访中去。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凡是收到的信访事项,只要条件允许,必须到现场看一看,找当事人聊一聊。因为只有走到群众中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耳朵倾听民声,用真心感受民意,我们才能真正触摸到问题的本质,我们的履依法履职才能找准方向、落到实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才真正理解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句话的重量。
三、从“传声筒”到“解题人”:履职能力的挑战与个人成长的蜕变
随着信访代办工作的深入,我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2024年我们受理了9件事项,2025年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受理了8件,并且都做到了办理答复。但数字背后,是异常复杂的现实情况。很多问题,特别是像XX护地坝项目这类涉及多方利益、历史遗留因素的矛盾,绝非简单地“上传下达”就能解决。正如一些分析指出的,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新旧矛盾交织,处理起来千头万绪。
我曾一度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力。面对一些棘手的矛盾纠纷,我常常觉得自己能做的,仅仅是当一个“传声筒”或者“二传手”,把问题原封不动地转交给相关部门,然后陷入漫长的等待。有时,看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群众的眼神从充满期待变得逐渐失望,我的内心充满了挣扎和愧疚。我反复问自己:作为人大代表,我的价值仅仅是传递信息吗?
转折点来自于一件关于村集体经济农资问题的监督工作。当时,部分村民对一批农资的采购和分配有疑问,情绪比较激动。起初,我只是按照程序,将意见收集上来,准备向上汇报。但看到村民们焦虑的神情,我决定不能再这样“一转了之”。在工作站的支持下,我们几位区镇两级代表组成了监督小组,不仅查阅了所有的财务账目和采购记录,还多次组织村民代表、村干部和供应商坐在一起,面对面沟通,把每一笔账、每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