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召开这次全市经济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科学分析2024年我市经济发展工作,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
2024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综合实力跃升。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XX亿元大关,达到XX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XX%,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居全省第XX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第二产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第三产业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XX。XX。XX调整为XX。XX。XX,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XX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XX万美元,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中税收收入XX亿元,增长XX%,税收占比达到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各项贷款余额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
(二)结构优化提升。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居全省第XX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XX%,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XX%,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家,总数达到XX家。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XX%,比上年下降XX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X%,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XX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XX%,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XX%,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XX%,金融业增加值增长XX%,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XX%,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XX%。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XX%。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XX万吨,比上年增加XX万吨,增长XX%。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水果、茶叶等产量稳步增长。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总产量XX万吨,比上年增长XX%。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三)综合枢纽凸显。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2024年,XX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XX公里;XX铁路加快建设,机场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物流企业,物流配送效率不断提高。2024年,全市物流总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XX%,比上年下降XX个百分点。新增XX个省级物流园区,XX家物流企业被评为国家XXA级物流企业。
(四)改革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2024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XX万户,同比增长XX%,其中新登记企业XX万户,增长XX%。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财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地区的交流合作,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中出口XX亿元,增长XX%;进口XX亿元,增长XX%。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XX个,实际到位资金XX亿元。
(五)生态环境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XX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XX微克/立方米。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2024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XX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地建设与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起全市上下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在应对挑战中开创新局;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差距、县域差距较大;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还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2025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XX%左右;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XX%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三)基本原则。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重要原则。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是方向,是目标,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实现新突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动力源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坚持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尽力而为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民生目标和政策措施,确保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坚持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总”工作要求。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总要求,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坚持“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中求转、转中求优”工作总基调,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2025年重点经济工作
2025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决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持续发挥效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