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长在学生能力提升暨学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学校-高校)
各位同事,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外国语学院学生能力提升暨学风建设大会,旨在帮助同学们认清现实、找准差距、厘清方法、落实行动。学院各专业的主任都已经拟出各自的具体举措,稍后会发给同学们,我不再赘述。我主要从以下x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对能力建设的一些看法。
第一,为什么我们要尤其注重词汇和口语?
大家都知道,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我们构建语言大厦的基石。必须拥有足够的砖石,我们才能修建摩天大楼。但是,楼房盖好了我们满意吗?我们能直接入住吗?不行!因为它是清水房、是毛坯房,没有装修没有颜值,但我们都喜欢精装修甚至豪华装修!口语就是语言大厦的装修。你只要一开口讲话,你的语言等级是清水房、毛坯房、简装修、精装修还是豪华装修,立即一览无遗。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明白我的比喻了,语言能力的基础和颜值同样必要、同样重要,因此,词汇和口语首当其冲。
第二,我们在提升词汇和口语能力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想提出一个概念叫“积极词汇”,也就是你认得出、听得懂、读得顺、用得来、译得准的词语,而且你需要对它的“周边”词汇也非常熟悉。只有当你的“积极词汇”足够庞大,你的语言能力才可能足够强大。多年前我在监考专八的时候,当时翻译题出现了“茶花”一词,我发现考场一半的学生写的“teaflower”,足以说明基本词汇尚未过关。我发现有的同学仅仅依靠某些APP刷单词,这个做法不是不行,但如果并未深入到“积极词汇”,那么APP所呈现的词汇量(xxxxx或xxxxx)很可能是一个假象,你除了感动自己以外也只能感动自己。接着,我想谈词汇的三性问题,即正确性、准确性和精确性。当我们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进阶的过程中,对词汇的精准选用直接反映出我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水平。也许我们有的同学还在正确和错误中挣扎,其实正确已经是语言能力和语言水平的最低层级,这样你的语言能力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无限循环在“我会挂科吗?”“我过了吗?”这样的初级阶段,怎能卓越?如何杰出?比如,当我们谈到“风”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wind”,可是“wind”能否精准表达任何场景的“风”呢,比如微风、阵风、强风、暴风、飓风、龙卷风、穿堂风怎么表达呢?因此,恰当精准地选用词语是强大语言能力的最重要表现之一。然后,我想谈谈开口的问题。我们都是语言类专业的本科学生,要特别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要特别重视在大一大二这样的黄金低年级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口头表达。四个必须:必须正音、必须模仿、必须大胆、必须实践。
第三,语言能力建设的典型案例。
我有一个翻译专业20xx级的学生,名叫xxx。在校园里,我碰到过他三次,每次都全神贯注走路,不注意周围的人,除非我拍他肩膀。我发现,他从图书馆或行知楼到食堂的路上都一直在练听力和听译,非常刻苦。在翻译专业新生座谈会上,他分享了自己语言能力提升的成果,通过每天接近xxx个单词的储备、每天雷打不动的听力和口译训练,他说“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持续提升,后来参加考试和比赛,过关和获奖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对此,我深以为然。杨智涵在大三取得CATTI三级证书,大四取得CATTI二级证书,专四专八轻松优秀,全国口译大赛自然拿奖,中西部翻译大赛口译特等奖收入囊中,毕业后考入xx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