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改革动能,提供强大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现代化,是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努力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扫平其发展障碍,是题中应有之义。
    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推进,信息化已融入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各个层面,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对延伸“文化+科技”产业链、持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劳动力要素方面,信息技术对从事文化生产行业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从业者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开发越来越先进的科技产品,能够根据科技产品的特性创作出更多更具创意的文化作品。另一方面,科技本身也成了文化领域的劳动对象,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主要代表的新技术等各种劳动资料的创新和使用,在文化生产中日趋居于主体地位,并渗透到文化生产全过程。如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大量创作文化内容,VR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产业快速发展,都充分证明了科技能够赋能文化内容生产、创造文化产业新业态。
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在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基础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其中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内容,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