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延安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延安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延安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史成莉
今年3月至9月份,因驻志丹县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常态化督查,参与黄陵化工园区的认定,到13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区防汛排查,有机会对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直观了解和初步认识。10月份以来,通过收集资料,核实数据,分类梳理,汇总形成了内容涵盖县域经济、工业集中区、化工园区三个层面的综合信息分析对照列表,基此对我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初探思考,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008年11月6日,陕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陕政发[2008] 58号),2009年我省将县域工业园区正式命名为县域工业集中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2009年至2012年为起步发展阶段,2013年至2017年为快速成长阶段,2018年至2020年为优化整合阶段,以2021年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标志,我省的县域工业集中区起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延安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起步于2009年4月,以原安塞县被确定为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启动安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标志。到2013年延安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进入快速增长期,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9.05亿元,同比增长28.60%,完成工业增加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46%,见年《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报告(2014)》。
2016年2月28日,延安市第四届六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确立了“三区九园”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经过2018年至2020年省级推动的优化整合,形成目前“一县一区”的空间布局(不含洛川苹果现代产业园)。
据陕西省工信厅县域工业集中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2022年末,在全省116个县域工业集中,延安市13个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的排名位列第11-111名,405户入驻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53.38亿元,税金及附加60.73亿元,利润总额76.98亿元。据延安市统计局提供,2022年全市339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71.99亿元,实现税金及附加373.63亿元,利润总额356.03亿元。其中工业集中区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97.43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7.33%。
纵观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产业规模、设施功能、管理机制、保障能力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但横向与省内外先进园比较其产业素质和配套功能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各集中区间发展不够均衡,部分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与推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不相匹配。
(一)整体产业素质不高。我市多数县域工业集中区是在企业的基础上规划设立,因项目的建设扩展形成,缺乏全市统筹布局下的功能区划和产业定位。由于规划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不够,各县域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全省工业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度不够。对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链群,破环境,节能减排等缺乏统筹考虑,造成园区国土空间布局零散,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
(二)配套功能建设滞后。在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社会融资和银行贷款占比较小,投融资渠道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市场化运营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园区供热、排水、排污、固废垃圾处理、消防安全、交通物流仓储等配套基础设施功能或不完善,依托企业和城市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上的“一区多园”和地块间的“集中不连片”导致各园设施水平不平衡。
(三)服务保障能力不足。我市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属县市区政府派出的县级或科级事业单位,主要完成上级下达的行政指令和任务,属于政府主导型。多数园区管委会不设投资开发公司,已设立的发挥作用也不够。协调项目落地、园区管理运营、投融资等职能发挥不足。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多数管委会负责人的任职也属于过度性质,诸多因素均对工业集中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我市化工产业发展与化工园区认定现状
2016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的“三区九园”布局:一是延北绿色能源化工园区(子长煤气化工园、延川煤盐油气化工园、延长煤气盐化工园),二是延南绿色能源化工园区(富县煤电油气化工园、洛川石油化工园、黄陵煤电化工园),三是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店工业园,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十三五”时期能源化工行业成为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三区九园”与县域工业园区相结合,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战略,推动形成多点带动,多元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根据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规定,2022年9月和2023年7月省政府先后两批公示认定全省化工园区共29家。我市两批次申报获批化工园区11家,全市13个县市区中,仅黄龙、甘泉两县未申报和认定化工园区。
经过“十三五”以来的发展,到2023年10月份,全市列入统计的规上化工企业共21户,其中纳入新认定化工园区的化工企业共7户。在延北绿色能源化工片区的分布是:延长县有延长石油集团油田气化工科技公司1户(非独立法人),子长市、延川县均无;在延南绿色能源化工片区分布是:富县有延长石油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有限公司2户,洛川县有延长石油集团延安石油化工厂1户(非独立法人),黄陵县有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户。此外,志丹县有绿能油田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户,安塞区有延长石油油田气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户,吴起县、宜川县、宝塔区均无。纳入化工园区的危化品企业共10户,分布为:延北绿色能源化工片区子长市有延长气田采气五厂杨家园则净化厂1户,延川县有永坪炼油厂1户,延长县有延长石油杨家湾天然气站、采气一厂甘谷驿净化厂2户;延南片区的富县、洛川、黄陵三县均无。此外志丹县有新沃达天然气公司1户、安塞区有延长石油安塞采气三厂沿河湾净化厂、天然气液化站2户,宜川县有陕西新能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宜川县天韵清洁新能源有限公司2户。2022年11个化工园区16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8.08亿元。
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关于印发<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1〕220号)所称化工园区“是指由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发展化工产业为导向、地理边界和管理主体明确、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完整的工业区域”。第七条明确“化工园区管理机构应编制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由于我市县域工业产业园区发展相对滞后,整体水平较低,在此基础上新划区认定专业要求更高的化工园区,从严格意义讲是“化工企业+危化品企业+化工规划区”的组合,必然存在空间布局较散,化工产业薄弱、专业人员缺乏,功能设施滞后,安全风险普遍,项目储备不足等问题。
(一)化工企业数量偏少,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由于企业建设在先,园区认定在后,我市已认定的11家化工园区内入住化工企业仅7户,依“两重点一重大”入园的危化品企业9户,在建项目共7个,企业数与园区数不相匹配。全市园区均设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党工委,核定职数15-30人不等,其中副处级建制的12个,科级建制的2个(宜川、黄龙),内设科室5-6个。据日前上报情况,全市14个工业集中区设编制307名,实际在岗333名,其中安全监管人员共55名。按照化工园区整治“十有两禁”标准,仅延长和富县配备了具有化工专业背景的负责人,安全监管专业人员配备艰难。
(二)安全评估均为C类,距较低风险差距还大。根据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复核验收情况的通报》(延市安办发〔2023〕114号)文件,市安委办组织专家,于2023年10月17日至27日对辖区第一批认定的9户化工园区整治提升情况进行了复核验收。复核专家依据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估表的考核要求,对化工园区34项评估内容进行逐项对照复核并出具复核验收专家组意见,经复核,我市9家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均为C类,即《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规定的一般风险水平,通报了各园区存在问题4-11项不等,与应急管理部《“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提出的“2025年90%左右的化工园区达到较低安全风险等级水平(D类)要求有较大差距。
(三)化工园区“回头看”问题我市也有存在。2023年9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指出需要整改的突出问题,我市涉及其中第一、三、四共三项内容:“一、部分地区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要求偏低。三、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和安全风险排查治理仍有差距。四、部分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不合理。部分省份对辖区内化工园区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不够,在区域内化工园区数量远超产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未对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园区提出分类处置意见,致使一些产业基础薄弱的化工园区,也投入整改,既会造成投资浪费,又会导致后续项目布局分散影响优势园区发展壮大。部分化工园区产业规划编制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与当地相关规划衔接不够”。化工园区多,化工企业少,承载能力低,项目落地难是目前的突出问题。
三、我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在当前着力解决应急部门安全风险评估和工信部门“回头看”所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如何追根所源,抓住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宏观调控层面解决计划不到位问题,主要是区域产业政策专业化薄弱问题;提纲挈领,抓好工作的关键环节,从中观层面解决行业领域市场化滞后问题;本执末从,从微观层面解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新旧制度不衔接导致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解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之唯物辩证思想路线贯彻不到位导致的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够的问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这是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探讨的课题。
(一)抓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