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2025年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2025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持续加大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力打好过渡期收官战,严格按照“四个不摘”政策,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帮扶政策,确保守紧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推动新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截至目前,我县在国网系统中现有脱贫户(享受政策)5990户13243人,监测对象1163户3695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334户856人。现将2025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聚焦责任落实,健全完善工作制度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书记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实行县领导联乡包村制度,实行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专班推进机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座谈指导、检查督导等工作制度,构建了责任明晰、协作高效、反应迅速、落实有力的科学领导体系。坚持“分级分类、各有侧重、互相衔接、适度集中”的督导机制,整合县效能服务中心、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督查力量,不定时开展督导暗访活动,确保工作质效。
二、聚焦政策落实,夯实筑牢保障根基
一是住房安全方面。持续排查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分类处置、应改尽改,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全部搬迁,对全县危房统一标注警示,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截止目前,全县纳入2025年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任务155户,已开工148户,竣工89户,并对已竣工的危改户进行抽查验收。二是教育保障方面。健全控辍保学“三级包保体系”“三级报告制”“三级劝学制”,今年以来,已对2024年秋期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307人,资助资金132.03万元,实现义务教育保障无遗漏。三是医疗保障方面。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大病救治、签约医生服务、慢性病补助等健康帮扶政策,为脱贫户、监测户办理慢性病卡6348人次;每月为9700余名残疾人发放残疾补贴114.6万元。投资3.6亿元建设县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改造提升34个乡镇标准化敬老院,共床位2310张;投资金额1.37亿,新建一所县级综合养老院,增加床位740张,主要为全县失能失智特困人员提供康复照料服务。依托县人民医院康养院区,建设成医养结合老年照护中心,增加护理型床位400余张。四是饮水安全方面。建立安全饮水工程设施管护机制,全县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76处,认真落实每年2次水质检测工作,水质检测全部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五是兜底保障方面。扎实开展脱贫人口、监测对象、重病、重残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常态化排查,及时纳入,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补助补贴。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脱贫户中低保7932人、特困2173人,监测户中低保2346人、特困128人。
三、聚焦工作落实,全面提质增效促收
(一)扎实开展监测帮扶。坚持日常排查、集中排查和“5+2”联动机制预警排查相结合的排查模式,对“十类重点群体”持续跟踪监测,符合监测户条件的及时识别纳入,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2025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21户82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7户2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4户62人,标注实施开发性帮扶措施17户69人,风险消除监测对象209户820人。同时,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做到每日动网后必筛错,查找问题数据,并核实修正,2025年累计筛选问题353条,均已修正到位,确保“账账相符”。
(二)全面夯实两业帮扶。聚焦产业、就业两个重点,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在产业帮扶上,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持续实施农业产业政策驱动项目,按照每年2100元/人,户均不超过10000元的标准对全县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进行生产资料补助,带动农户发展三大支柱特色产业,实现稳定增产增收。加大特色产业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利用衔接资金谋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加工车间、温室大棚、农产品深加工等设施农业建设项目,不断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把脱贫群众嵌到产业链上,实现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先后谋划建设设施农业项目15个、资金规模4180万元,带动群众实现年均增收约1万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约7.5万元。建好建优乡村振兴产业园,立足县域实际,制定我县《关于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目前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基本形成了规划先行、梯次推进的工作局面,13个乡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均已完成规划选址并挂牌,实现“一乡一园”,总规划面积4634亩,计划总投资33.54亿元,全县新建、改建标准化厂房27座,建设道路、水电、冷库、大棚等附属配套设施50项。通过搭建乡村振兴产业园平台,实现了“村集体增长、乡镇财税增加、群众就业增收、乡村振兴增效”的“四增”目标。截止目前,产业园共有农产品深加工类企业62家、纺织类企业7家、材料包装类企业6家、电子元器件类企业3家、玩具家具类企业3家、木材加工类企业3家,共有50个村集体从中受益,平均每村集体收入增加10万元,带动周边55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农户人年均增收20000元。二是在就业帮扶上,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抓手,大力推进实用技术培训、“雨露计划+”等行动,灵活采取发放交通补贴、龙头企业带动、帮扶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安置等形式,实现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稳岗就业。截至目前,全县38个帮扶车间带动就业804人,带动脱贫劳动力270人,共发放一季度公益岗位补贴3300人;享受职业教育补助的人员494人,发放补贴74.1万元;享受短期技能人员共5人,发放补贴1万元;人人持证一般性培训243人,补贴性培训37人。
(三)加强项目建设及衔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