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罚没收入审计和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反馈问题整改暨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XX县罚没收入审计和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反馈问题整改暨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专题工作推进会,主题鲜明、意义重大。会议的核心任务,就是传达落实上级精神,直面我县在罚没收入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以及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全面部署和推进问题整改与专项整治工作。刚才,县纪委监委、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和县政府政务督查室的同志分别传达了省委的最新部署,通报了专项核查、案件评查的有关情况,宣读了县里的整改方案,部分单位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态度都很诚恳,决心都很大。这表明,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有了基本共识。
    召开这次会议,不是一次常规的工作调度,而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会、一次严肃的政治任务交办会、更是一次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动员会。罚没收入异常的问题、行政执法不规范的问题、涉企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看似是经济领域的表象,实则是治理能力、法治水平和干部作风的深层反映。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XX县的法治政府建设成色,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切身感受和投资信心,直接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县委、县政府的研究意见,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深刻反思,清醒认识当前工作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总在谈发展、谈项目、谈增长,但往往容易忽视发展环境中的“软肋”和“硬伤”。这次省委专项整治部署和市级审计、评查反馈,如同一剂清醒剂,也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必须摒弃任何侥幸心理和“鸵鸟心态”,敢于揭短亮丑,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把根源剖析到思想深处。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罚没收入异常背后的治理隐忧。根据县财政局的专项核查报告,去年我县部分领域的罚没收入出现了非正常性增长,个别单位的罚没收入甚至占其年度非税收入的比例畸高。数据显示,全县罚没总收入较上一年度增长了45%,其中,个别执法单位的罚没收入增长率超过了100%。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倾向。省委移送的《罚没收入异常县(市、区)罚没收入审计和行政执法案件评查问题台账移送函》,更是直接点出了我们的问题。审计发现,在部分已办结的处罚案件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为罚而罚”“以罚代管”现象。比如,在对某行业进行集中整治时,对相似的轻微违规行为,未充分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非强制性手段,而是简单化地处以罚款,同一时期内开出的罚单数量环比增长近200%。更有甚者,个别执法人员在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上,存在明显的就高不就低、畸重畸轻问题,罚款标准不透明、执行不统一,严重背离了行政处罚“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种趋利化的执法倾向,不仅加重了市场主体的负担,更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扭曲了执法为公的本质。这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财政收支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法治问题。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暴露的深层弊病。县司法局牵头完成的《XX县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报告》,系统梳理了近两年来全县各主要执法单位的600余份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果不容乐观。报告指出,程序违法和文书不规范是共性问题,占比高达27%。有的案件,立案审批手续不全,调查取证环节缺失关键证据,就直接作出了处罚决定;有的案件,在送达环节程序倒置,甚至未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还有的处罚决定书,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准、逻辑论证不充分,文书质量堪忧。这些看似是“技术性”的瑕疵,实则反映出部分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不高、责任意识不强、程序观念淡薄。除此之外,评查还发现“同案不同罚”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领域,对于情节、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基本相同的违法行为,由于执法单位不同、执法人员不同,处罚结果可能相差数倍。这种执法的“任性”和“随意”,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让市场主体无所适从,也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根治,法治政府建设就无从谈起,依法行政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必须清醒认识涉企执法突出问题对营商环境的现实伤害。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全省上下都在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而规范、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是营商环境最直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省委此次部署深化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正是抓住了优化营管环境的“牛鼻子”。反观我们自身,一些问题依然突出。有的部门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原则落实不到位,随意性检查、重复性检查仍然存在,让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备受干扰。有的执法人员服务意识欠缺,习惯于当“裁判员”,不善于当“服务员”,执法过程中态度冷硬、方法简单,缺乏与企业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小过重罚”“一罚了之”的现象,对中小微企业的伤害尤为巨大。一家初创企业,可能因为一次标识不清的非主观故意违规,就面临数万元的罚款,直接导致其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执法,看似维护了市场秩序,实则扼杀了市场活力,与中央“放管服”改革和省委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背道而驰。每一个市场主体都是XX县发展的宝贵财富,每一次不规范的执法,都是在消耗我们的发展潜力和未来。
    同志们,以上这些问题,桩桩件件都触及了法治的底线、发展的痛点、民心的关切。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从思想深处警醒起来,以对党、对人民、对XX县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彻底摒弃“与己无关、问题不大、整改一下就能过关”等错误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
    二、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扛起问题整改的政治责任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抓好这次问题整改和专项整治,绝非简单的业务工作,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是对我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大考验。全县上下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践行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核心。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管理社会、服务公众最直接、最频繁的方式,其规范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成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们今天整改罚没收入管理和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就是要将这些宏观的战略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纠正每一个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完善每一项不健全的执法制度,都是在为XX县的法治大厦添砖加瓦。反之,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就是在动摇法治的根基。因此,各单位必须把这次整改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检验自身法治建设成效的“经验交流”,以实际行动捍卫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其次,这是优化营观环境的必然选择。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已经从拼政策、拼资源,转向了拼环境、拼服务。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吸引资本、集聚人才、激发创新的最强“引力场”。省委之所以将涉企执法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正是看到了不规范执法对营商环境的致命伤害。企业最怕的不是依法监管,而是标准不一、朝令夕改的“任性”执法和防不胜防的“干扰式”检查。一个地方的执法环境好不好,企业家会用脚投票。我们抓整改、抓整治,就是要向全社会释放一个强烈信号:XX县委、县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要通过这次整改,彻底扭转部分单位存在的管理惯性和路径依赖,真正树立起“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让所有在XX投资兴业的企业家都能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最后,这是回应群众关切的民心工程。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政府的一切工作,最终都要落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上。行政执法不仅关系到企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乱罚款、乱收费,增加的是群众的负担;不公正、不文明的执法,伤害的是群众的感情。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执法案件来感知的。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些“小事”上做到公平公正,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抓好这次整改,本质上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行动。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企业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整改成效的根本标准,通过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三、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推动整改落地见效
    明确了意义,统一了思想,关键在于行动。抓整改不能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必须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县里印发的三个方案要求,以“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所有问题见底清零、长效机制建立健全。
第一,建立清单台账,实行挂图作战,确保整改任务无遗漏。会后,各涉改单位要立即行动,对照省委移送的问题台账、县级审计核查报告和案件评查报告,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再分解。要建立“一本总账”和“多本分账”,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每一项问题都要明确整改目标、具体措施、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这个清单不能是粗线条的,必须是可量化、可操作、可核查的。比如,针对“罚款标准不一”的问题,整改措施就不能只写“规范裁量权”,而要具体到“在X月X日前,组织法制骨干对本单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进行全面修订,并向社会公布”。县政府政务督查室和县纪委监委、县司法局要组建联合督导组,对各单位的整改清单进行审核把关,并实行“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销号”制度。要将整改任务图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