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红色培训助力延安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调研
关于做大做强红色培训
助力延安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调研
王 军 王永红 李 聪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贺信中殷切希望所有致力于弘扬延安精神的同志们继续“深入研究、大力宣传、认真践行延安精神。”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从北京来到延安,瞻仰革命纪念地,再次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延安市委党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党校,始建于1943年,建校81年来,既承担着延安地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任务,又承担着为全国党员干部群众提供精神钙片的光荣使命。2000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延安市委党校挂牌成立“中国延安精神培训中心”,20余年来,市委党校不负重托,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探索教育培训规律,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市委党校组织教师先后编写或参编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书籍13部,其中2部教材分别入选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确定的全国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寄情岁月:中共延安市委党校校友回忆录》被中宣部党建网评为“党建好书”,《滋养初心 淬炼灵魂——延安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获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学习时报》《中国社会科学》《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280篇。二是师资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市委党校教师主讲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窑洞对”及其现实启示》《毛泽东与毛岸英感天动地父子情》《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课程先后获评省级精品课程。2020年延安市委组织部命名表彰全市干部教育第一批优秀教师和精品课程,全市5名“干教名师”中市委党校有2名,10名“优秀骨干教师”中市委党校有5名,10名“优秀青年教师”中市委党校有3名,12门“精品课程”中市委党校有4门。三是教学效果突显。2000年以来,共计培训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23万多人,大力宣传弘扬了延安精神,也成为宣传推介延安的重要窗口。
作为延安精神发祥地的延安人,特别是作为继承弘扬延安精神的自觉担当者和践行者,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打造好研究传播延安精神新高地,是延安市委党校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推进延安红色培训高质量发展,又是推进延安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为此,我们组成调研组,就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红色培训,助力延安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延安红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是延安开展红色培训的巨大优势,也是延安红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程留下了包括“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宝塔山在内的445处革命旧址。这些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与治党治国治军的智慧经验。
(二)延安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初心的萌发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生动教材。
(三)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延安是全国红色培训“六位一体”模式的初创地
近年来延安市委党校立足革命圣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探索形成的“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激情教学+体验式教学+理论提升”的“六位一体”教学模式,为全国红色培训提供了“延安方案”。
二、目前制约延安红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延安在红色培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红色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按照《关于党性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的意见》(厅字〔2021〕41号)文件精神,目前延安市域内符合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基本条件的仅有市县两级14所党校及陕西延安干部学院。但这些机构科研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与延安红色资源集聚优势、与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整体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红色培训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目前市委组织部认定的延安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中共有师资489名。师资数量不少,但授课效果好的占比较少;一些市外专家虽在库里,却从未来延授课;还有一部分师资未从事过干部红色教育培训工作,并不具备开展红色培训的资质和能力;甚至还有不在师资库的人承担授课任务,授课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另外,因讲授课程缺乏统一审核把关,一定程度上存在意识形态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延安形象。
(三)培训教材及课程质量有待提升
红色培训因缺乏统筹规划,未形成科学的教材体系,加之研究力量分散,造成了重复研究等资源浪费现象,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材屈指可数,列入中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推荐目录的仅有延安市委党校牵头编写的《延安时期党群干群关系》《学用新思想 奋进新时代——延安实践案例选编》,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牵头编写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课程方面,虽然形成了一系列精品课程,但还存在单一老套的问题。再加上科研人才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体现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符合延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及课程供给严重不足。
(四)课程审核与教学质量评估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相关职能部门因受人力、专业等因素限制,先后委托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