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上的授课辅导

在2025年全县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上的授课辅导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全县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班的各位学员齐聚一堂,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看到大家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我深切地感受到*事业发展的希望和力量。你们是*未来的骨干和栋梁,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和人民寄予的厚望。今天,我想围绕“牢记嘱托强本领,勇立潮头作表率”这个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的重要论述,和同志们谈谈心、提提神,共同探讨在新征程上,年轻干部如何淬炼过硬本领,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一、明晰“时”与“势”,在把握大局中找准青春航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年轻干部的成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命运、地域的兴盛紧密相连。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才能找准定位、实现价值。
    回望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奋斗与荣光同在的时代。聚焦到我们*县,同样处在一个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产业强县、项目为王”不动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我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了*亿元大关,达到*亿元,同比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6.1%。今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双过半”。这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是我们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依托资源优势,持续深耕“*矿业+”模式,成功打造了千亿级的金铜产业集群,并前瞻性地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构建起“2+3”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四梁八柱。以*矿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与国内知名汽车集团合作的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已于今年上半年顺利投产,*锂元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亿元,新材料产业正加速成为我们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这一系列成就,不仅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在座各位年轻干部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作为亲历者、参与者和未来的开创者,我们每一位年轻干部都应该扪心自问: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应以怎样的姿态、怎样的能力,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不负组织的培养、不负人民的期待、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答案,就在于不断提升自我,练就担当重任的“铁肩膀”和“真本事”。我希望大家,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争当先锋、勇作表率,在提升“六种能力”上走在前头,为探索走出具有*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
    二、淬炼“能”与“力”,在实干担当中彰显青春作为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知识和本领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能力的“赤字”风险越来越大。年轻干部必须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缺什么就补什么,弱什么就强什么,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下面,我重点就提升“六种能力”与大家作深入交流。
    (一)在提升项目策划能力上走前头、作表率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而一个好项目的诞生,源于科学精准的策划。项目策划能力,是衡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尺。提升这项能力,必须做到“三个吃透”。一要吃透政策。政策是项目策划的“指南针”和“通行证”。国家的大政方针、产业政策、投资导向里,蕴含着大量的项目机遇和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央精神和省市部署的学习研究,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当前,要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双碳”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部署,思考我们的优势在哪里、结合点在哪里、可以策划生成哪些与之相匹配的重大项目。不能坐等上级送政策、送项目,而要主动向上看、向前看,从宏观政策的字里行间捕捉发展先机,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二要吃透市场。项目最终要经受市场的检验。策划项目绝不能闭门造车、异想天开,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把握产业趋势。要用市场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资源,用市场的逻辑谋划我们的产业。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是因为敏锐地洞察到全球能源变革和国家战略需求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并结合我们自身的金铜产业副产品优势,精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才有了今天一批批优质项目的落地生根。年轻干部要多深入企业、深入市场一线,了解产业链的上下游,洞察技术变革的新动向,培养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嗅觉。三要吃透县情。县情是项目策划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有什么样的资源禀赋、什么样的产业基础、什么样的区位条件,这是我们谋划一切工作的基本盘。我们提出“*矿业+”,就是立足于我们拥有世界级矿企这个最大县情,进行延链、补链、强链。策划项目必须立足于此,思考如何把我们的矿产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要坚决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思维,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策划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在提升招商引资能力上走前头、作表率
    如果说项目策划是“谋”,那么招商引资就是“干”。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是区域竞争的“主赛道”。年轻干部要主动投身招商一线,在风雨中壮筋骨,在实战中长才干。一要精准把握产业逻辑。招商引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聚焦我们的产业定位,开展精准招商。我们要牢牢把握好产业发展的七个逻辑,围绕“*矿业+”“*铜业+”等重点领域,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和“独角兽”企业,绘制“产业地图”和“招商地图”,按图索骥,靶向出击。要弄明白我们的产业链还缺哪些环节,技术上还有哪些短板,然后带着问题、带着方案去招商。这种基于产业链的招商,不仅成功率高,而且能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集聚效应。二要善于算好“三本账”。企业投资,最看重的是效益和未来。我们去和企业家谈,不能只会说“我们政策好、环境优”,这种空泛的语言没有说服力。要学会站在企业的角度,用专业的数据和逻辑,帮助企业算好“三本账”:一是产业优势账。我们这里有什么样的产业配套,能为企业节省多少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二是生产成本账。我们的土地、用电、用工等要素成本相比其他地方有何优势,能为企业运营省下多少真金白银。三是市场前景账。我们这里的市场容量有多大,依托我们的产业集群,企业能开拓多大的新市场。把这三本账算清楚、说明白,就能极大地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三要拿出“首席服务员”的姿态。招商引资,不仅是“招”和“引”,更是“安”和“服”。我们要拿出最大的诚意,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首席服务员”。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提供全流程、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企业家来到我们这里,人生地不熟,我们就要主动靠前,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投资、舒心创业、顺心发展。
    (三)在提升争资争策能力上走前头、作表率
    在当前的发展格局下,善于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是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关键一招”。这项能力是年轻干部的基本功,必须常学常练,久久为功。一要有“闯”的劲头。机遇偏爱有准备、敢争取的人。上级的资金和政策不会自动掉下来,必须靠我们主动去“闯”、去“争”、去“抢”。年轻干部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强化“无功便是过”的责任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敢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做”。要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勤跑腿、勤汇报,让他们了解*、关心*、支持*。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事,就要千方百计去争取。二要有“拼”的智慧。争资争策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智慧活。首先要用心捕捉信息。要像雷达一样,全方位扫描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类规划、政策、方案,第一时间捕捉到含金量高的信息。其次要用心整合项目。单个项目分量轻,可以把性质相近、领域相同的项目“捆绑打包”,整合成一个大的项目包,提高申报的成功率。再次要用心做实前期。项目申报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成败。必须下足“绣花”功夫,把项目的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等做得扎实、细致、专业,无可挑剔。最后要用心沟通答辩。要对申报的项目了然于胸,在汇报答辩时能够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应对自如,充分展现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必胜信心。
    (四)在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上走前头、作表率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服务好现有企业,让它们发展壮大,本身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每一位年轻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服务就是发展”的理念。要坚决落实服务企业“四通四到”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政策联通、信息畅通、要素融通、服务贯通,确保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取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同时,要用行动践行“四到”承诺:企业有需,随叫随到;排忧解难,服务周到;承诺事项,说到做到;项目推进,全程盯到。扎实开展好“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把办公室搬到项目现场,把服务送到企业车间。当好“首席服务员”,不是挂一个名头,而是要真正沉下去,与企业家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急难愁盼问题,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不断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服务企业要主动热情、靠前服务,做到“亲”。要坦荡真诚地同企业家接触、交往,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与企业家的交往又必须有度、有界,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做到“清”。要做到交往有道、公私分明,在服务企业中展现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形象。
    (五)在提升改革创新能力上走前头、作表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年轻干部思想活跃、观念新颖,最富创新精神,理应成为改革创新的闯将和先锋。要聚焦“工作所需”主动“领题”。改革创新不能空对空,必须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大家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