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度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2024年度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在市委和上级检察院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发挥“四大检察”职能,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美丽XX建设。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环境资源犯罪案件256件584人,提起公诉142件279人;办理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72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1件;办理涉生态文明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04件。4件案件被评为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服务中心大局,助力打造美丽中国XX样板
  主动融入美丽XX建设工作大局,紧盯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以检察专项监督守护生态靓丽底色。
  一是开展瓯江一体化保护专项监督。聚焦固废污染、非法采砂、主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保护、行洪安全、违规码头整治等,开展瓯江一体化监督行动。其中,针对瓯江流域部分码头非法占用海域、影响行洪安全等问题,与属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磋商,督促注销7个违规码头的海域使用权,清理建筑渣土5000余立方,拆除妨碍行洪的违法建筑3300平方,有效推动瓯江流域综合治理
  二是开展服务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围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农业面源污染、农村人居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探索运用“专业化调查取证+全方位监督治理+长效化规范管理”的工作方式,开展专项监督,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27件,修复被毁损和违法占用林地、耕地1790余亩,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14万余吨,增殖放流160余万尾,向污染企业和个人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500余万元。
  三是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专项监督。围绕X、X、X,X、X等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开展专项监督。比如,针对X景区内大量宾馆、民宿私自取水影响景区水地质风貌问题,开展公益诉讼监督,督促取缔非法取水设施57处,协调推动2266户居民自来水入户,促进生态保护、居民生活和旅游发展相得益彰。针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省国防教育基地XX堡城墙主体被破坏情况,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方式,督促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文物进行修缮并加强日常监管,守护瓯越文化传承发展。
  (二)强化协同联动,凝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合力
  坚持上下一体、内外联动,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大格局,携手打好协同保护“组合拳”。
  一是强化检察一体融合履职。充分发挥检察监督一体优势,建立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X、X、X三地检察机关联动推进鳌江流域治理保护。坚持“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在办理某建设公司向XX非法倾倒渣土案中,强化综合履职、融合监督,推进流域清废综合整治,依法查处倾倒渣土涉罪人员68人,以民事公益诉讼追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9000余万元。
  二是深化执法司法跨部门协作。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先后与法院、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出台10余项协作机制,形成生态文明协同保护的强大合力。2024年,又与市河长制办公室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建立“河长+检察长”的河湖保护协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线索移送、配合取证等工作,根据市河长办移送的10余条线索,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件,共同守护碧波清流。
  三是健全社会支持工作机制。完善公开听证、宣告送达、公益诉讼圆桌会议、第三方评估等机制,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联合市委统战部推进“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实体化运行,新选聘高校教师、博士生等志愿者14名,借智借力发现和解决公益损害问题。建立健全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聚焦人大代表反映的宠物店违规处置诊疗废水废物问题,监督促推主管部门强化监管、宠物行业规范经营。
  (三)践行恢复性司法,助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高水平治理
  坚持打击与修复兼顾、治罪与治理并重,促进各类问题标本兼治,助推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效能。
  一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严”的基调,加大对破坏资源保护类犯罪打击力度,起诉污染环境、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犯罪116人。严厉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依法对一起环保科技公司在处理废水时注水稀释、干扰数据监测行为提起公诉。在依法从“严”的同时,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作案动机、目的、是否积极修复生态环境等情节,对部分情节轻微的非法狩猎、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犯罪,依法运用认罪认罚从宽、行刑反向衔接等方式,予以从宽处理,教育、引导、激励犯罪嫌疑人从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变身为“修复者”。
  二是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创新“生态检察+碳汇认购”生态修复新模式,对于因客观原因无法原位同质直接修复的,督促侵害人根据生态环境受损程度支付相应生态损害赔偿金,将赔偿金用于购买经核证的碳汇,实现替代性修复。2024年以来,已支出生态损害赔偿金57万余元,引导认购碳汇6350余吨。
  三是促进源头治理。注重调研分析,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难点堵点,呈送咨政报告2份,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8件,促进堵漏建制、源头治理。比如,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市委政研室,形成咨政报告,通过对3年500余件案件梳理,深入分析非法捕捞、倾废排污、非法采砂、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以及监督、管理、打击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就健全多部门执法联动机制提出7条具体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有力推动相关问题系统治理。还比如,针对涉工程渣土(泥浆)非法处置案件多发、生态环境受损严重的突出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整改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点57处位,立案处罚建筑垃圾领域违法案件1200件,处以罚款8800余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去年以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虽取得积极进展,但从案件办理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检察履职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还有差距,对于涉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