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党委书记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省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XX大学党委书记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省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党委班子扩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考察XX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对标XX省委提出的“1+2+4+N”目标体系,研究部署我校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在服务XX省建设农业强省的宏伟事业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XX省考察,提出了“两高四着力”的重大要求,并且将“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放在首要位置,这既是对XX省作为全国重要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战略地位的高度肯定,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迅速响应,构建了“1+2+4+N”目标任务体系,将其作为谱写中原大地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作为一所扎根XX大地、以农林为特色的高等学府,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服务农业强省建设,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必答卷”。全校上下必须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农兴农”的实际行动,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服务农业强省建设的时代内涵与历史必然
    躬身入局,首先要明晰方位、认清使命。作为农业高校,我们在农业强省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是由我们的办学性质、历史传承和现实基础共同决定的。
    第一,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是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大学并非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其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于与社会共生、为社会创造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三者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而高校正是这三者最集中的交汇点。从理论层面看,无论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的与政府、社会组织共生发展,还是社会责任理论要求的服务公共利益,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大学的价值在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农业强省,核心是科技和人才。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我们作为省内重要的农业高等教育、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天然载体。面对农业强省建设的宏大布局,我们不仅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更要主动对接“需要什么”,做到应为尽为、主动作为,这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学的立身之本。
    第二,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是农业大学历史使命的赓续传承。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史,从19世纪美国赠地学院的兴起,到威斯康星理念强调大学服务社会,大学服务“三农”的责任经历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引领的演变。在中国,涉农高校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才配给,到改革开放后的技术服务,再到新时代与国家战略的全面融合,高校服务乡村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殷切期望涉农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锚定强农兴农,承担起引领发展、供给要素、塑造文化、促进善治的历史责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战略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第三,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是响应区域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当前,XX省正处在“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省委提出的“1+2+4+N”目标任务体系,是引领全省未来发展的总抓手、总牵引。其中,“1”是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宏伟目标,“2”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并重的方法论,“4”是产业、农业、生态、民生的四大着力点,“N”是落实前述目标的一系列具体工作部署。这套体系逻辑严密、指向清晰,特别是“四个着力点”,与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我校作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的高校,在服务农业、服务生态、服务民生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深厚的积累。融入这一宏大战略,既是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更是我校发挥学科优势、实现特色发展、提升社会贡献度的最佳路径。我们必须主动将学校的发展规划置于全省的战略棋局之中,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才能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二、锚定关键任务,精准擘画融入农业强省建设的四大实践路径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面对农业强省建设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立足自身优势,聚焦重点领域,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引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赋能”,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个维度上协同发力,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
    (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农业强省,人才是基石。随着现代农业向基因化、数字化、绿色化加速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传统的“泥腿子”,而是能够驾驭现代科技、懂得现代管理的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农业强省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兴农人”。
    一要深化“四新”专业建设,优化人才供给结构。要紧密对接XX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优质草畜、特色林果、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加快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我校“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以新农科建设为主导的“四新”专业数量要达到10个左右。这项工作要提速增效,不仅要增设智慧农业、生物育种、食品营养与健康等前沿专业,更要推动现有传统农科专业的改造升级,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现代元素融入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设立跨学院、跨学科的微专业或辅修学位,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二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把产业搬进校园,把课堂设在田间。我校的“XX茶叶产业学院”被认定为省级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品牌项目XX省农林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获批都为我们探索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要将这种模式复制推广,联合区域内的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再打造一批聚焦地方特色产业的现代产业学院,如“XX食用菌产业学院”“XX道地药材产业学院”等。要全面推行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和生产环境中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无缝对接。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也要相应改革,将指导学生参与产业实践、解决生产难题的成效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三要抓住申硕机遇,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今年,我校正式获批成为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农业、食品与营养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兽医学科获批为支撑学位点这是我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这标志着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必须以此为契机,高标准、高起点地谋划研究生教育。要聚焦农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培养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为XX省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提供智力引擎。
    (二)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奋力构筑前沿农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强省的“强”,核心就强在科技。我校作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必须强化有组织的科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成果。
    一要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我校现有15个各级科研平台,这是我们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但要成为“策源地”,就必须向更高层级迈进。要整合校内优势力量,聚焦XX山脉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淮河上游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粮食主产区地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方向,积极谋划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国家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二要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攻关。要改变过去“单打独斗”“小而散”的科研模式,围绕农业强省建设的重大需求,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大团队,进行体系化、链条式攻关。例如,可以组建“智慧种业创新团队”,融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开展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可以依托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吴海港教授团队荣获2024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成果《新型兽用中药创制及其在畜禽健康、替抗养殖的应用》,成立“中兽药现代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入挖掘XX道地药材资源,开发绿色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服务健康养殖;可以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针对XX地区土壤特点,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盐碱地综合改造等系统性研究。
    三要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要改革科技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瘴痼疾,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于产出重大应用成果、有效解决产业技术难题的科研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让广大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
    (三)聚焦成果落地转化,倾力争当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野,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在农业强省建设的背景下,这项职能的分量更重、要求更高。必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将学校的智力资源、科技资源精准投送到乡村振兴第一线。
    一要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体系。要改变过去零散、自发的技术推广模式,建立一个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XX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中心”。这个中心要承担起专利筛选、价值评估、市场对接、中试熟化、技术交易等全链条服务功能。要建立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主动对接XX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将我校的成熟技术、优良品种打包成“技术解决方案”,精准推向有需求的企业和合作社。
二要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