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集团公司科技人才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召开集团公司科技人才大会,这在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大会与国家铁路集团科技创新大会的战略部署,系统总结我们过去一个时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格局;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对于我们XX集团而言,这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转型升级、攀高逐强的攻坚克难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能否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能否充分激活人才这个“核心引擎”,直接决定着我们在新征程上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最终高度。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科技和人才工作摆在集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超常的决心和力度加以推进。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光辉历程,深刻认识科技人才的基石作用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中国铁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驱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创新史诗。我们XX集团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辉煌的创造者。
(一)时代跨越,百年巨变彰显创新伟力
一个多世纪前,这片XX大地上最早的铁路,蹒跚起步,时速不过35公里。而今天,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智能高铁,正以350公里的时速风驰电掣,穿梭于山川城市之间。这十倍速度的跃升,绝非简单的数字变化,其背后是涵盖材料、动力、控制、通信、建造、运维等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技术革命,是中国铁路从“追赶”到“领跑”的伟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高铁自主创新领跑世界。“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世界高铁技术树立了新的标杆。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更凝结着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卓越人才的智慧、心血与奉献。他们是铁路事业发展的脊梁,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磅礴力量。
(二)砥砺奋进,科技创新驱动集团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我们XX集团始终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将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深度融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深度服务国家战略,“XX上的XX”宏伟蓝图正变为现实。紧紧围绕XX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高质量开通了XX至XX高速铁路、XX城际铁路等多条大动脉,高标准建成了XX南站、XX新城站等一批现代化、标志性铁路客站。集团公司的营业里程和高铁里程双双实现高速增长,一个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现代化铁路网络正在XX大地上加速成型。这背后,是先进的勘察设计技术、高效的工程建造技术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技术在提供强大支撑。
二是筑牢安全生产屏障,科技赋能本质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更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根本承诺。在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下,我们高标准完成了XX至XX城际、XX至XX高铁、XX至XX高铁等线路的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实现了时速350公里长期安全稳定运营。我们自主或联合研发的“隧道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实现了山区铁路侵限隐患的智能发现与预警;在各大客站推广应用的“站台智能安全防护装置”与“客运电梯集中控制系统”,有效保障了旅客的出行安全。“线路障碍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等一批科技成果在全路得到推广应用,从技术源头防范化解了大量传统模式下难以发现的风险。可以说,每一公里的安全运行,都闪耀着科技的光芒;每一次的平安抵达,都离不开人才的守护。
三是优化运输供给能力,市场竞争力与社会效益实现双提升。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新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效物流的新要求,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客运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规律,动态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极大地提升了XX区域的运力供给,XX与XX之间的“双城记”更加便捷,区域内部发送旅客数量增幅显著。在货运方面,我们积极融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集装箱运输,推广应用电子货票、智能调度等信息化技术,有效助力了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三)正视发展差距,清醒把握新征程的使命要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世界一流水平,对标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对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技术迭代速度空前加快,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巨大。从内部发展看,运输安全的基础仍需持续巩固,一些长期存在的“硬骨头”问题亟待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运输服务的品质与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综合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依靠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是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抓科技、抓人才,就是抓住了发展的总开关,抓住了未来的主动权。在新征生上,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以人才优势制胜未来,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是必须走好的必由之路。
二、聚焦核心任务,奋力开创科技人才工作新局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大的魄力、更实的举措,推动集团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一个引领”,锚定“四个主攻方向”,完善“三大体系”。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筑牢事业发展的“根”与“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集团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首先,要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集团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责任,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专题部署、强力推进。要像抓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一样,去谋划科技创新的布局,去关心人才队伍的成长。
其次,要确保科技创新的正确政治方向。我们的科技创新立项、科研方向选择、人才培养选拔,都必须坚决听党指挥,自觉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严格对标国铁集团党组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党委的中心工作。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专家人才,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责任。
最后,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积极在优秀科技人才中发展党员,把各方面最优秀的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为铁路事业而奋斗。
(二)锚定四大主攻方向,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 ? 文? 章? 来? 源?? ?← 如来写作网文? ? 库创作
科技创新不能漫无目的、脱离实际,必须聚焦主战场、服务主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团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要紧紧围绕以下四个主攻方向持续发力。
一要深度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国家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就是我们最大的发展机遇和舞台。要围绕让“XX上的XX”这张网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快起来”的目标,进行系统性技术创新。这不仅是加密线路,更是要通过研发应用新一代智能调度系统、旅客全流程智慧服务平台、空铁联运信息交互技术等,实现运输组织的最优化、旅客换乘的无缝化和服务体验的一体化。要积极探索“数字XX铁路”建设,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绿色的运输保障。
二要全力攻关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必须牢固树立“科技保安全”的理念,持续加大安全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全面筑牢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要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组织精干力量,系统梳理研究新形势下的安全工作规律、重大装备的故障机理、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的影响,提出一批可行的超前防范应对“硬措施”“实招法”。要重点在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在途风险智能感知预警、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关键行车设备健康管理等领域,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
三要致力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科技创新是提升效益的重要杠杆。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例如,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CR450动车组的永磁牵引和轻量化材料技术,力争在未来五年内将单位运输能耗降低到一个新水平。要积极探索铁路场站土地综合开发、现代物流、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背后的技术支撑体系,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和抗风险能力。
四要聚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科技创新,要始终饱含着对一线职工的深厚感情。要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的研发应用,下大力气减少高风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把职工从艰苦、繁杂、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要通过改善工装设备、优化作业流程、建设智慧班组等方式,切实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现场作业环境,让广大职工工作更体面、生活更美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完善创新体系,激发科技强企的内生动力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构建一个系统完备、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要强化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建设。平台是集聚资源、产生裂变效应的“反应堆”。我们要积极争取和建设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据统计,国内一些先进企业已拥有数十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整合集团内部的科研力量,打破部门和单位壁垒,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
二要组织高效率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建立面向需求的科研项目形成机制和“揭榜挂帅”等新型组织模式。紧跟国家铁路集团的步伐,积极参与“智能高铁2.0”、“铁路5G专网技术”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贡献“XX智慧”和“XX方案”。集团的研发投入必须持续稳定增长,力争在“十五五”期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近年来,部分领先企业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超过了20%,这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我们的专利数量也要实现量质齐升,特别是高价值发明专利的占比要显著提高,力争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有效专利拥有量突破3000项。
三要建立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创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应用上。要彻底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建立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完善技术转移和转化应用的激励政策。对于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要设立专项资金,组建专门团队,加速进行中试和产业化推广,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建设宏大人才队伍,夯实基业长青的战略支撑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斗争,更需要宏大的队伍。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一)树立科学人才观念,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