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2008年,电影《集结号》在各大影院热播,好评如潮,让无数观众落泪。

其中,张涵予饰演的谷子地,为了完成任务,坚决执行命令。

战火纷飞的火线,那一声集结号声,到底有没有响起,成了他探寻的真相。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而在现实中,这个角色是有原型的。

有一位老兵,为了战场上那声没有响起的军号,苦苦寻找了48年。

一声号角,一生使命。

年过七旬,历尽艰辛,找到老部队,只为向首长报告,任务已完成。

这位堪称军魂的老人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最后到底探明真相没有,那一声集结号是否吹响?

屡立战功

这位寻找部队48年的老人,名叫常孟兰,河北赞皇县北竹里村人,出生在那军阀混战,列强逞凶的年代。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虽然生活苦难,但也算安,战乱没有波及到这个偏远的小村。

幸运的是,在那艰苦的时期,父母省吃俭用,常孟兰还有了几年读书的经历。

也正是这段短暂的学习机会,让他意识到,想要更好的生活,唯有走出去才有机会。

1944年,20多岁的常孟兰终于离开了家乡,想要去城里打拼一番。

奈何,一直在农村生活,到了城里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不会,只得先去投奔一个亲戚,寻求帮助。

当时,他的这个亲属正在国民党军队里当兵。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在那时候,穷苦人的一个出路就是当兵,起码能吃上饭。

这个亲戚当兵多年,混了个小官,常孟兰觉得应该能帮到自己。

亲戚也热情招待了他,两人吃饭、聊天到很晚。

于是,常孟兰当晚就住下了,打算第二天再出去找找工作。

结果,意外发生了。当天晚上,八路军部队突袭,击溃了这股国民党军队,慌乱中,常孟兰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

正当常孟兰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安危的时候,却有人告诉他,让他收拾一下,准备回家。

原来,他的身份查清了,八路军知道他是探亲的农民,没有为难他,要放他回去。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常孟兰这下子放心了,收拾好就要走了。

正当出门的时候,碰到一个首长,无意中提了一句:“你愿不愿参加八路军”。

常孟兰虽说以前没有见过八路军,但对八路军的作风还是听说过的,再加上这次的经历,让他心中对八路军很有好感。

心想,自己本来就是出来找活路的,要是能跟着仁义之师一起干也挺好。

就答应下来,留在了八路军部队。

常孟兰有点文化,学习快,有一定的想法。

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常孟兰从心底接受和喜欢上八路军部队。

内心接受,愿意为之奋斗,也就促使常孟兰作战十分勇敢,冲锋陷阵,敢打敢拼。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很快,常孟兰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到革命大家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1947年10月,清风店战役打响,国民党投入大量精锐部队以及飞机、大炮等重武器。

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常孟兰所在部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旅长重伤,政委牺牲。部队士气一度受到影响。

敌人的飞机欺负我军没有制空权,肆无忌惮轰炸的同时,开始低空俯冲扫射。

敌机的嚣张激怒了常孟兰,那时候,哪顾得上生死,常孟兰端起机枪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看着越来越近的飞机,毫不犹豫地扣响扳机。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一架美式战机坠落,这一幕,极大鼓舞了我军士气,战士们作战越发勇猛,不久之后,就顺利结束了战斗。

常孟兰一战成名,不但受到聂荣臻司令员亲自签发的特等功嘉奖,还升职排长。

清风店战役,国民党第三军主力基本覆灭,石家庄守敌力量薄弱,我军指挥部当机立断,解放石家庄。

攻占石家庄,绕不过去一个重要的战略地点,号称不可攻破的云盘山。这个石家庄外围最重要的屏障,拿下云盘山,就拿下了一半石家庄。

守军有一个加强连的队伍,我军由九连率先发起进攻,八连应。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火炮掩护下,战友们发起冲锋。

这场战斗打得很艰难,敌人没有退路,也在殊死一搏。

重炮轰鸣,坦克、装甲车都冲了出来,这时候拼的就是勇气和毅力。

关键时刻,连长何友海命令常孟兰带来二排,作为尖刀,迅速突击。

常孟兰带领二排战士,一路以手榴弹开路,压制敌人,迅速占领敌人核心工事,使敌重武器报废、指挥系统瘫痪,后续部队快速跟上,解决战斗,顺利拿下云盘山。

战后,常孟兰再次立功受奖,身戴红花的照片被刊登在报纸上,一直被收藏在三十团的荣誉室。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保证完成任务

解放战争后期,全国各处战场,我军开始占据优势,为了避免更大伤亡,集中优势兵力彻底消灭国民党军队,解放军调动频繁。

1948年11月,常孟兰所在部队奉命向关外转移,走到延庆桑园镇与傅作义的“暂三军”不期而遇。

那天已经天黑,敌人一时间摸不清我军虚实,开始排兵布阵,做战斗准备。

当时情况很明显敌强我弱,团长当机立断,趁着夜幕掩护,部队迅速撤离。

为保证部队安全撤离,团部命令八连断后,只要阻敌、牵制一段时间,就可以确保大部队顺利撤离。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何友海连长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常孟兰带着五班7名战士来完成,任务之艰巨,完成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只要拖到天完全黑下来,我军部队就可以安全撤离,常孟兰的任务就可以完成。

几人的任务关系到大部队能否安全撤离,连长要求常孟兰必须完成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常孟兰大声回答。

临走之际,常孟兰询问连长,他们什么时候可以撤退。

“当集结号响起的时候,就可以撤出战斗了。”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这次任务,九死一生,8个人的心中非常清楚,但为了部队安全撤离,为了革命胜利,八人义无反顾地走向阵地。

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八人分散隐蔽起来,常孟兰特意安排一名战士隐蔽在后方,那里可以第一时间听到号角声,这关系到几人的生命。

很快,敌人的脚步声,混杂着汽车、坦克的轰鸣声传来。

敌人数量众多,几百倍、几千倍于他们,本能的恐惧涌上心头,但他们没有退却,死死地趴在阵地上。终于,敌人进入射程,八人毫不犹豫地开火。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由于天黑,敌人一时间摸不清有多少人阻击,不敢贸然上前,双方小规模交火、僵持了二十多分钟。

随后派出小股部队发起冲锋,几人居高临下,艰难地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此时,手里的弹药已经不多了,而时间也过去了一个半小时。

按理说,主力部队应该已经走远了,可撤退的号角声还没有传来。有战士沉不住气,开始催促常孟兰下令撤退。

但常孟兰坚决表示,没有撤退的号声,就必须死守在阵地上。

但那一声军号,却一直没有响起。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很快,敌人再次进攻。

这次,敌人使用了照明弹,我军阵地的情况一览无余,眼见只有寥寥数人守卫阵地,却打退了人数众多的三次进攻,敌人恼羞成怒,大量的敌人涌了上来。

敌我差距过于明显,没有夜幕掩护,很快数名战友牺牲了。

常孟兰顾不上那么多,拿起机枪,朝着一个方向猛冲。

居然杀出一条血路,在夜幕中,奇迹般地冲了出来。但此时主力部队已经走远,不知去往何处,常孟兰与部队失散了。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突围后,常孟兰到处打听自己所在部队的踪迹,但却一无所获。那时期,战斗频发,部队天南海北地调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无奈下,常孟兰回到了老家。

那场阻击战,常孟兰虽然奇迹般存活,但7名战友都牺牲了,这让常孟兰心生愧疚,如果不是自己坚持等撤退的号角声,也许战友们就不会牺牲,这件事让他始终无法放下。

新中国成立后,常孟兰专程去了一次北京,找到一个专门收容战争中失散人员的部门,很快确认了他的身份,但却一时没有他所在部队的消息,只能让他回家等待。

两年后,他再次去了北京,这次被告知,他原部队已经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暂时无法取得联系,只能回家继续等消息。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常孟兰不甘心就这么苦苦等待,多次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石家庄、保定、东北等地,去寻找战友和部队,却杳无音信。

这件事成了他的心结,他只想找到连长,当时为什么没有听到那一声关系八人生命的号角声。

这一等待就是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

1984年,某军事学校在常孟兰老家北竹里村附近,修建一个训练场,经常有学员前来训练。

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对军队的那份特殊的感情刻骨铭心。常孟兰主动找到负责训练场的首长,希望平时能帮忙做点事情。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常孟兰开始与部队的人员接触多了起来,慢慢地,常孟兰也经常与他们讲述战争年代发生的事,尤其是其对枪械的原理、使用都非常精通,让大家相信了这个老人的话。

慢慢的,常孟兰的事情,引起一个人的重视,才让他多年寻找部队的心愿能够达成。

这个人就是军事学院副院长王定庆少将。他决定帮助常孟兰,找到他当年所在的部队,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

这一找,又是十多年过去了,年代久远,部队建制多次变化,寻找起来并不容易。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有收获、有遗憾

1996年,王定庆少将终于打听到确切的信息,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正是当年的四纵,而驻守辽宁本溪的一个炮团,其前身就是当年的三十团,这就是常孟兰的老部队。

苦等多年,终于找到老部队,常孟兰兴奋地整晚没睡觉,收拾好东西,第二天天一亮就要出发,去找部队。

那一年,常孟兰71岁,从河北赶到本溪,才知道部队换防,驻守在一个小镇上。

常孟兰在车站等了一夜,第二天正好是大年三十,车很少。好不容易才等到一辆车,赶到小镇,已经是晚上了。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天已经黑了,下着大雪,小镇离部队驻地还有几公里,常孟兰不想再等了,已经咫尺之遥,这点困难不算什么。

饥寒交迫、年老体衰,终于看到了部队的灯光,心情一放松,却再也坚持不住,晕了过去,好在被路过的军车发现,救回了驻地。

醒过来后,老人马上要求见团长,并将自己的事情讲述出来。

很快,团长及部队各位领导,就相信了常孟兰的话,原因很简单,因为一张照片。

当年常孟兰立功登报的照片,一直在团荣誉室。虽然已经过去多年,常孟兰已经衰老,但模样清晰可辨。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常孟兰终于找到了部队,汇报完自己未尽的任务,了却一个心愿,但却得知何友海连长已经牺牲,当年号角声是否响起,无从得知。

部队确认老人的身份后,想将老人接到荣军院养老,但常孟兰拒绝了。

他坚定地表示,自己找部队是来交任务的,而不是要待遇,自己生活得很好,不希望给部队添麻烦。

2004年,老人安详地离去,虽然到死也没弄清楚集结号的疑问,但总算找到部队,完成自己的使命。

2008年,《集结号》上映,这部以常孟兰为原型塑造的角色,也引发大家对于当时是否吹响集结号的疑问。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本以为这件事随着常孟兰老人的离世,将成为不解之谜,却没想到,还有意外出现。

2008年,一期《为了那声军号》节目的播出,让事情出现转机。

在节目中播放了常孟兰老人九年前的采访视频,他曾提起过何友海连长的特征,一位来自辽宁鞍山的观众,向节目组反应,他有一个熟人与何友海很像,但名字叫“和有海”。

很快节目组联系上和有海,原来他就是常孟兰的老连长,并没有牺牲,而是名字搞错了。

向首长报告 尹绮(向首长报告敬礼什么时候放下)

了解了所有的事情后,和有海老人感慨到“当时情况复杂,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没有下达吹响集结号的命令。常孟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却没想到酿成这样的悲剧。”

真相揭开,可惜常孟兰再也听不到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