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樊九平式”调解联盟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樊九平式”调解联盟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樊九平式”调解联盟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王 华
樊九平是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他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古道热肠,是四邻八乡“说大事、了小事、解难事”的热心人,是老百姓眼里的“樊公道”。2014年,樊九平率先在桥镇村建立了“樊九平调解室”,此后在全乡推广,先后化解了桥镇乡大大小小百余起纠纷,成为解决基层矛盾的有效抓手和平台。2018年,甘泉县委决定在全县推广“樊九平式”调解模式,先后建成“樊九平式”调解室106个。2023年,为适应基层社会治理新形势、新要求,我县在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机制保障上大胆探索,成立“樊九平式”调解联盟,推出了矛盾纠纷“两不出一不交”“六三”工作法等配套措施。联盟现有成员184人,专业性调解组织13个,金牌调解员36名,联盟成立以来共接单矛盾纠纷91件,其中总盟13件,分盟78件,共化解89件,化解率达97.8%,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有力促进了全县平安稳定,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樊九平式”调解联盟在全省推进基层矛盾多元预防化解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六三”工作法得到市委蒿书记及县委左书记的批示肯定。现将“樊九平式”调解联盟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樊九平式”调解联盟发展现状
(一)联盟组织架构
“樊九平式”调解联盟是由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牵头,吸纳各村(社区)调委会主任、“樊九平式”优秀调解员、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各行业部门、政法单位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群众性组织。联盟设主任1人(由全国人大代表、桥镇村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樊九平同志担任),副主任4人,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27人。按照“专业专长”和“专病专治”,联盟内部又设立了诉调对接、婚姻家庭、劳动仲裁等13个专业性调解组织。同时还成立了乡镇(街道)“樊九平式”调解分盟,成员由村(社区)优秀调解员、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国土资源所、市场监管所、民政站等站所负责人及乡镇(街道)平安建设、信访工作等相关成员组成,并设立相应组织机构。各村成立了“樊九平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专班,成员由乡镇包片负责人、第一书记、村干部、政法单位包联干部、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樊九平式”调解员组成,乡镇包片负责人任组长。形成了县有联盟、镇有分盟、村有专班的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矛盾纠纷调处格局。
(二)联盟人员结构
从职业结构来看,联盟现有县直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分管工作人员118人,占比64%,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75人,行业部门及政法各单位业务骨干43人;有农村调解员66人,占比36%。从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以下30人,占比16%,35-50周岁之间104人,占比57%,50周岁以上50人,占比27%。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152人,占比83%,女性37人,占比17%。组建了条块结合、上下贯通、协同作战、融合联动的矛盾纠纷调处“联合军”。
(三)联盟运行方式
一是制度化管理。建立了联席会议、案件调解协商、联调联处、案件评议、督促检查等制度,做到了有组织、有机构、有阵地、有制度。截至目前,组织召开全县调解员业务培训1次,总盟召开案件评议和交流学习会2次,分盟召开案件协商联调联处会6次。二是平台化交流。分盟之间、专业性调解组织之间、联盟成员之间以学习交流为平台,以调解矛盾纠纷、解决疑难复杂问题为突破,打破区域和行业的限制,建立微信交流群7个,开展线下交流分享2次,协同化解矛盾纠纷8次。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交流互鉴中不断提高。三是嵌入式运行。总盟、分盟和村级“樊九平式”矛盾纠纷调解专班,分别嵌入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实行“中心受理、联盟(专班)吹哨、成员报到”的“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对所有进入中心的矛盾纠纷在“问诊把脉”的基础上,既可以由中心分流“派单”精准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挂号点单”预约调解。对于一些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由县综治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力量,采取“贯通式”“扁平化”方式予以及时妥善化解处置,形成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调度、一揽子解决的运行模式。
(四)联盟作用发挥
一是形成“一张网”调处体系。联盟在横向上辐射教育卫健、市场环保、住建城管、交通文旅、人社民政等19个重点行业领域,纵向覆盖1个县总盟、6个乡镇(街道)分盟、71个村(社区)调解专班。有效将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力量凝聚在一起,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各自为阵、力量分散、合力不够等问题,建立了“一张网”管调处的工作体系。二是形成“一盘棋”调处格局。调解联盟是一个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融合互促的联合体,深度嵌入各级综治中心,与全县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一站式”平台、信访、诉源治理等工作紧密衔接,打破行业区域的限制和信息壁垒,不另起炉灶、不体外循环,切实增强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实效性。三是形成“一体化”调处模式。建立村、镇周研判、县半月研判和矛盾纠纷分流、转办、反馈、回访、预警提醒等制度,实行简易矛盾就地调、复杂矛盾专班调、疑难矛盾贯通调,形成分层分级与联调联处相结合、各尽其责与齐抓共管相结合的“一体化”调处模式。矛盾纠纷出村出镇率明显下降,到县新访总量同比下降32%。联盟分盟采取贯通调、专班调的方式,先后成功化解了李某与马某占道经营积怨、蔺某与王某宅基地纠纷、西延高铁征地拆迁等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疑难矛盾纠纷16件,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推动全县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樊九平式”调解联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联盟成立以来,虽然将多方力量进行整合,也打通上下联动、部门联调的堵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联盟是新成立的群众性组织,也是全市乃至全省率先以此种模式运行的调解组织,各项机制处于探索试行阶段,人员队伍处于磨合阶段,整体运行质效还有待提升。调研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行政推动不够有力。部分基层党组织未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存在重业务轻化解、应付了事现象,在组织推动、经费支持、人员配置、机制保障方面还有不少空缺,以联盟“小杠杆”撬动基层“大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二是角色转换不够迅速。部分联盟分盟成员,没有将自己的身份职责迅速转换到联盟机构中来,对于联盟内部成员、区域治理现状、矛盾纠纷调处程序等还未做到心中有数,依然停留在原区域、原行业领域的范围内,导致联盟之间落实联调联处工作机制效果不佳。三是化解矛盾不够主动。部分联盟成员存在被动接单,被动化解纠纷,遇到棘手矛盾纠纷“推脱绕”现象,不敢直面矛盾,进行“和稀泥”式调处,缺乏为民解忧的情怀、服务群众的意识。
(二)素质能力不够高
一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联盟成员,对群众的矛盾纠纷不够热心,也不够上心,存在怕麻烦、怕惹人等畏难情绪;有的扑不下身子,对矛盾纠纷不深入了解,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化解矛盾;有的调处不公道、不全面,导致效果不明显。二是整体素质不高。联盟成员之间能力素质差异较大。樊九平在村调解室和联盟内调解矛盾纠纷35件,在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室调解纠纷265件,36名金牌调解员调解纠纷量占联盟纠纷总量的45%,部分调解员仅调处1件,个别调解员调解量为零。三是方法手段单一。目前,化解矛盾纠纷主要以和解、调解、仲裁、公证等方式为主,在调解过程中存在就事论事多、简单问话多,通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案说法、举例子、讲故事的方法少,不能有效将当事人和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方法融合贯通起来。部分联盟成员将“樊九平式”调解“十法”运用得不够灵活,导致调处效果不明显。
(三)融合运行不充分
一是运行衔接不紧密。由于联盟常务理事分散在各单位各行业,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交流联动较少,定期研究分析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联盟联席会议、联调联处等制度机制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目前开展有效的联调联处次数仅有8次。二是嵌入运行不顺畅。由于时间空间、行业区域的限制,在化解一些具体矛盾纠纷时,联盟成员同向集中发力不够明显,政法部门联盟成员在法律法规指导支撑矛盾纠纷化解上不够及时、不够有力;行业部门联盟成员在食药安全、卫生防疫、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解读、运用落实上与具体事件结合不够紧密;农村基层联盟成员对于乡规民约、风土人情、当事人为人秉性等情况与联盟成员分享沟通不到位,尚未形成“拳头效应”。联盟受理纠纷量较少,仅占全县矛盾纠纷总量的25.8%。三是融合交流不经常。部分成员单从自身区域、行业范围去调处矛盾纠纷,未能打破行业壁垒、消除区域界限、拆除观念藩篱,在人员力量调配使用、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工作成果交流共用方面,融的不够、统的不深,尚未形成效力叠加、贯通融合的工作格局。
(四)作用发挥不明显
一是调解质效不高。有的联盟成员对矛盾纠纷没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导致一些矛盾纠纷存在调而未解、化而未结现象,仍然有复发升级的风险,未能真正达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目的。二是解难能力不强。联盟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合力攻坚成效不明显,虽然矛盾纠纷出村出镇率明显下降,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化解,缠访闹访现象较为突出,赴省进京访时有发生。三是群众知晓率低。群众对联盟的组织架构、运行方式、调解流程、调解事项、调解效果还不够了解,部分单位对联盟的宣传重视力度不够,未将好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及时提炼总结宣传。群众对调解联盟以及金牌调解员的知晓率较低,总盟和分盟在分流转办时,主要以派单为主,当事人点单量不足10个。
三、对策及建议
“樊九平式”调解联盟是我县“樊九平式”调解工作的“升级版”,是运用全县综治平台、整合全县调解力量、打破行业区域界线、贯通上下层级阻隔的全新调解模式。要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我县矛盾纠纷“两不出一不交”“六三”工作法,突出党建引领、全面提升能力、规范日常运行、实行精准管理,让联盟作用充分发挥,调解质效不断提高,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甘泉样板。
(一)党建引领,打造解纷止争“同心圆”
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抓末端、治已病,又要抓前端、治未病,需要多方面同心同向同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一要加强党的建设。将党建引领作为推进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的“动力引擎”,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发挥各级党组织在联盟运行中的统筹调度、协调联系作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联盟的 “主心骨”。组建成立总盟、分盟党支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增强联盟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县级主抓、镇级主战、村级主防、单位主责、联盟主调的工作局面。二要凸显主责主业。强化基层党组织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责主业意识,坚持属地责任和属事责任原则,乡镇要实行“党委书记全面抓、班子成员具体抓、部门站所联动抓”工作机制,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村级要实行网格员首听必报、村(社区)干部首问必接、支部书记首位必管的“三首”责任制,做到群众关切早发现、烫手山芋有人接、急难愁盼管到底。持续推进量化考核管理,每月对各村(社区)、各乡镇(街道)矛盾纠纷出村出镇情况进行通报,出村出镇多的及时予以提醒、预警、约谈,切实夯实为民分忧解难和保一方平安的主体责任。三要加强源头治理。要将调解联盟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有机结合,发挥“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