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2025年度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XX市2025年度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始终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程来抓,坚持把工作重心置于提升发展质量、深化教育管理、严格监督执纪和发挥先锋作用之上,着力锻造一支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过硬可靠的党员队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新篇章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铸魂补钙,全面从严抓好党员教育培训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我市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信,不断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一)健全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体系。市委组织部严格对标对表新一轮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积极构建市级重点示范、县(区)普遍轮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市级层面重点配合做好省级调训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每年举办示范培训班,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群体,提升培训的引领性和针对性。各县(区)党委则承担起普遍培训的主体责任,确保党员教育全覆盖、无遗漏。基层党委作为“最后一公里”,负责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进行兜底培训,确保每一名党员都能及时“充电续航”。特别是针对农村党员群体,我市大力推动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作,指导各县(区)于年初科学制定并备案了2025年全市农村党员集中轮训计划,全年计划系统性培训农村党员12788人。为确保培训实效,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调研组,对XX县、XX县等地的农村党员进党校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针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够精准、师资力量结构单一、经费保障渠道不畅等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精准指导,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我市积极拥抱信息化浪潮,充分利用“XX省党建信息化平台”等线上资源,构建起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党员教育新矩阵。该平台集成了视频点播、图文学习、在线测试、互动交流等多种功能,全市超过13万名党员完成注册并激活使用,日均活跃用户保持在较高水平。各级党组织依托平台,定期推送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党内法规解读、先进典型事迹等学习内容,将“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能够根据党员的学习时长、内容偏好、测试成绩等数据,生成个人学习画像,为党组织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提供了数据支撑。例如,平台可自动向学习进度滞后的党员发送提醒信息,也可为在某一理论领域有短板的党员推荐相关课程,实现了党员教育的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化管理。2025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线上平台组织专题学习近2000场次,党员个人平均学习时长超过44小时,学习任务完成率高达99.2%。
    二、固本培元,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与质量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我市始终坚持政治标准,严格遵循“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新时代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
    (一)严把入口,确保政治标准首位。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把对党忠诚作为发展党员的首要政治品质。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阶段,突出政治考察,通过谈心谈话、走访调查、查阅档案等方式,全面了解其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在发展对象的确定和接收预备党员环节,严格执行政治审查制度,坚决把政治上不合格的挡在门外.2025年,全市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流程,细化了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转为正式党员的5个阶段25个步骤,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杜绝“带病入党”和程序瑕疵。
    (二)优化结构,增强队伍生机活力。在保持党员队伍适度规模增长的同时,我市着力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党员近2000名,队伍结构呈现出“两升一降”的良好态势,即学历层次和年轻党员比例持续提升,50岁以上党员发展比例适当降低。从年龄结构看,35岁及以下青年党员成为发展主体,占比超过80%,为党员队伍注入了青春活力。从学历结构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占比达到85%以上,其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占比显著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从行业和领域分布看,发展重点向高新技术企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倾斜,同时注重在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一线发展党员。特别是在市里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一批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被吸收入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了红色动能。例如,在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年新发展的党员中,超过60%来自科创企业和研发一线。
    (三)精准培养,做实源头储备工程。我市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源头建设,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后备军。目前,全市在库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稳定在党员总数的15%左右,为党员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蓄水池”。各级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台账式管理,为每人指定2名培养联系人,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动态跟踪其思想和工作情况。同时,创新培养方式,通过安排他们列席党内会议、参与主题党日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方式,让其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增长才干。今年,我市还特别注重在返乡创业青年、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选拔了150名表现优异的返乡党员担任村(社区)“两委”成员,为建强基层组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创新赋能,全面提升党员监督管理水平
    严管就是厚爱。我市坚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党员管理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一)攻坚克难,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全覆盖。针对人户分离、人际分离的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我市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管理网络。线下,依托我市驻外办事机构、商会和大型企业,在XX、XX等党员集中流入地设立了4个市级流动党员联络站和6个县级联络站,并因地制宜成立了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让流动的党员有了固定的“家”。线上,依托“XX省党建信息化平台”的流动党员管理模块,引导2127名流动党员完成在线登记和组织关系接转,实现了省内市外流动党员纳管率100%、省外纳管率62.2%的目标。为深化服务,我市全面推行“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工作法,建立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制度和在外打工需求、留守亲属诉求、返乡建言“三本账”,通过党员代办服务等形式,累计帮助流动党员及其家庭解决子女入学、老人就医、证照办理等急难愁盼问题780个。近两年来,全市流出党员积极反哺家乡,为家乡招引项目18个,引资超过2亿元。为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力有效,市委从市管党费中划拨专项经费55万元,为各联络站和党支部开展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
    (二)科技赋能,探索积分制管理新路径。为解决部分党员身份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我市积极探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将“软任务”变为“硬指标”。XX县等地先行先试,创新推出了“361”基层治理积分模式,并与企业合作研发了“数字XX”管理平台和“积分宝”手机小程序,实现了“云上”管理、“线上”积分、“网上”服务。积分体系围绕履行党员义务、参与组织生活、发挥先锋作用、联系服务群众、遵守党纪国法等维度,设置了科学的量化考评标准。党员的日常表现,如参加“三会一课”、缴纳党费、参与志愿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等,都会被实时记录并转化为相应积分。
在此基础上,我市正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党员积分监管体系。一是探索利用AI进行数据智能分析,通过对海量积分数据的深度挖掘,自动生成党员行为画像、党支部活力图谱,为党组织精准识别先进、鞭策后进提供决策参考。二是探索建立智能预警模型,对积分长期偏低、重要组织生活长期缺席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