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银行2025年7月份业务经营分析会上的讲话

在XX银行2025年7月份业务经营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7月份业务经营分析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2025年年中工作的会议精神,全面复盘我行7月份的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本着“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的原则,正视当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深刻剖析问题背后的根源,并以此为基础,对8月份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
    刚才,相关部门通报了7月份的业务竞赛、存量风险贷款攻坚、中间业务、风险资产清收以及不良贷款清收专项行动的完成情况。几家在工作中暂时落后的分支机构负责人也作了深刻的剖析发言,态度是诚恳的,认识是到位的。经营层的其他同志也结合分管领域,安排了具体工作。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正视现实、刀刃向内,深刻反思当前业务经营中的突出矛盾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态势,全行上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保持基本盘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7月份的经营数据就是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们的短板和弱项。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从刚才通报的情况和日常掌握的信息来看,当前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规模增长的“引擎”动力不足,市场拓展的“打法”陈旧僵化。从数据上看,截至7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为X亿元,较上月仅增长0.3%,增幅远低于序时进度和同业平均水平。尤其是核心存款的增长乏力,活期存款占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客户基础的脆弱性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不足。一些支行和客户经理,依然习惯于“坐门等客”的传统模式,缺乏“沉下去拓客、钻进去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我们对线上渠道的利用、对增量市场的开拓,还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策略和有效的行动。存量客户的深度挖掘不够,新增客户的有效获取困难,导致我们的资金规模扩张持续面临压力。
    第二,资产质量的“警报”尚未解除,风险化解的“担当”仍需强化。7月份,全行不良贷款余额虽然略有下降,但不良贷款率依然高达2.8%,距离监管要求和行业标杆还有很大差距。更令人忧心的是,“存量风险贷款攻坚化险专项行动”的成效不彰。数据显示,7月份现金清收率仅为15.3%,与我们设定的30%的目标相去甚远。这说明什么?说明部分干部职工,特别是部分一线信贷人员和管理人员,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面对清收难题,不是主动想办法、找路径,而是消极等待总行政策、依赖外部环境改善,甚至把希望寄托于司法程序的漫长周期。这种畏难情绪和责任缺失,是我们打赢“清不良”反击战的最大障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产质量是农商银行的生命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和发展底线。
    第三,经营效益的“支柱”结构单一,中间业务的“蓝海”亟待开垦。长期以来,我行的利润增长过度依赖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结构非常脆弱.7月份的中间业务完成情况通报就是一个例证,全月中间业务收入仅为X万元,对总体营收的贡献微乎其微。这反映出我们的产品创新能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利差收窄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培育起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的生存空间将被严重挤压。支付结算、代理业务、财富管理、电子银行等中间业务领域,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但我们显然还没有找到有效航行的“船”与“桨”。这种局面再不改变,我行“营收持续增长”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是业务问题,根子上却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和能力问题。全行上下必须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顽瘴痼疾开刀。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决战决胜之姿打好八月份重点工作攻坚战
    八月份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月份,是决定我们能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攻坚期。全行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围绕以下三个核心方向,集中优势兵力,逐一攻克堡垒。
    (一)以雷霆之势,坚决打赢风险资产清收处置攻坚战。
    清收工作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实现“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必须以战时状态,全面投入。
    首先,要进一步压实清收责任,彻底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从总行班子成员到各支行行长,再到每一位客户经理,都要把清收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严格落实“岗位第一责任人制度”,将不良贷款清收任务分解到岗、量化到人,做到“户户有人管、事事有人抓”。总行将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每周对各分支机构的清收进度进行排名公示,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清收是硬任务、死命令,完不成任务就要“摘帽子、挪位子”,绝不姑息。
    其次,要坚持分类施策,科学提升清收处置的效能。清收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科学谋划聚合力”、“分类清收增实力”。对于有还款意愿但暂时困难的企业,要积极通过贷款重组、展期续贷等方式,帮助其渡过难关,实现“活水养鱼”。对于有能力还款但恶意逃废债的“老赖”,必须重拳出击,综合运用发送催收函、媒体曝光、申请支付令、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等多种法律手段,形成强大震慑。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司法机关的联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同时,要加快不良资产的核销和打包转让工作,多渠道、多方式盘活存量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
    最后,要强化源头治理,坚决前移风险防控的关口。在抓好存量化解的同时,更要严控增量风险的产生。信贷审批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查”制度。要坚决杜绝“人情贷”、“关系贷”,把好信贷投放的第一道关口。风险合规部门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对新增不良贷款进行逐笔倒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只有真正做到“前移关口推动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良贷款的滋生蔓延。
    (二)以淬火之志,全面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信贷队伍。
    金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打造一支“合规化、高效化”的信贷队伍,是应对市场挑战、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一要系统化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队伍的专业履职能力。市场在变、政策在变、客户需求在变,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决不能停滞不前。人力资源部要牵头制定一个覆盖全员、贯穿全年的学习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既要包括最新的宏观政策、监管法规,也要涵盖新兴产业分析、数字化营销技巧、风险识别模型等实战知识。要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精准化、差异化的培训。可以通过邀请外部专家讲学、组织内部案例研讨、开展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信贷队伍的“看家本领”。
    二要全流程强化监督执行,筑牢合规经营的“防火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监督,规范信贷业务的全流程。要完善信贷业务操作指引,细化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实现对信贷业务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违规放贷、以贷谋私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强大震慑。要让“合规创造价值、风险就是成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员的行动自觉。
三要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