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资料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这一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坚实法治根基,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涵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要求我们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保障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例如,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无论是在民生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还是在环境权益保护等方面,都体现人民的需求。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这条道路体现了法治发展的中国逻辑,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五)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环节,提高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以法治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这一体系涵盖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内容。各个子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石。
(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这一理念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观念。依法治国是全局、依法执政是核心、依法行政是关键,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推进。同时,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要一体建设,实现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这是法治建设的基本环节。科学立法是前提,要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需求;严格执法是关键,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权威;公正司法是保障,司法机关要确保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是基础,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全体人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在全球化背景下,法治建设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一方面要完善国内法律法规,以法治方式应对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4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