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推进精细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

XX街道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推进精细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
    当前,我国正面临蚊媒传染病高发季,特别是基孔肯雅热等急性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我街道党工委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旗牢牢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本次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中,下辖的XX村、XX村、XX村党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为全街道乃至更广区域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现将相关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一、XX村经验:构建“双会调度、三维防控”的闭环管理体系
    XX村党委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了高度的组织性和科学性,通过建立“双会调度”机制与“三维防控体系”,实现了对防控工作的高效统筹与全域覆盖,打造了严密的灭蚊“闭合环”。
    (一)创新“双会调度”机制,拧紧责任落实链条
    为确保疫情防控指令传达迅速、执行有力、反馈及时,XX村党委创新性地建立了“晨部署+晚复盘”的双会调度机制。每日清晨7时30分,组织村“两委”成员及各网格组长召开“战前晨会”,明确当日的核心任务、重点区域与人员分工,确保所有参与者对当日工作目标有清晰、统一的认识。每日下午5时30分,召开“战后复盘会”,系统分析当日入户走访、环境整治、蚊媒监测等工作的成效与不足,结合一线反馈,动态调整次日的工作策略与资源配置。这一机制将指挥中枢与执行末端紧密连接,形成了“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闭环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防控工作的机动性和精准性。
    (二)构建“三维防控”体系,实现全域无死角覆盖
    面对村域面积广、人员构成复杂的特点,XX村党委科学统筹全村约200名防疫力量,组建了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的“三维防控体系”。
    1.精准入户的BI监测组:此小组的核心职能是科学评估与源头控制。根据国家《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等相关技术规范,小组成员携带专业工具,如手电筒、吸管、样本瓶等,深入村民家中,系统开展布雷图指数(BI)监测,精准掌握室内及庭院的伊蚊幼虫孳生情况。监测数据被系统化记录,为评估防控效果和调整消杀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小组还承担着“面对面”宣传教育的职责,向居民讲解“翻盆倒罐”等清除积水的具体方法,检查并协助清理室内小型积水容器,从源头上阻断蚊虫孳生。
    2.机动灵活的外围突击组:此小组主要负责公共区域及卫生死角的快速清理。他们对村内的闲置地块、建筑工地、沟渠、绿化带等容易被忽视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与整治。通过集中力量、快速行动的方式,有效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铲除了蚊虫孳生的外部环境基础。
    3.专业高效的全面消杀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消杀组,负责对辖区内所有公共环境,包括下水道、垃圾中转站、公共绿地等进行定期、全面的药物消杀。他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虫剂,确保消杀工作既有效又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成蚊密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三)运用“靶向治理”与“多元宣传”策略,提升防控综合效能
    在具体执行层面,XX村党委坚持刚柔并济、多管齐下。一方面,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组建约50人的联合突击队,对重点难点区域进行“靶向治理”,依法依规处置环境卫生问题,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高效与权威。同时,创新性地采用“以沙治水”的传统智慧,对村内超过28处难以彻底清除的积水点进行填沙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了蚊虫产卵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宣传动员上,采用“传统方法+新媒体”的组合拳。工作人员手持大喇叭走街串巷,进行流动宣传;同时利用全村15个村民微信群,高频次推送图文并茂的防疫资讯和科普知识。此外,还在学校、住宅小区、企业门口等人流密集处设立了超过15个“防疫便民点”,免费为过往群众喷洒驱蚊液,将防疫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营造了“人人知晓、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XX村经验:创新“防疫七件套”,提升网格化入户工作效能
    XX村党委在入户排查和宣传工作中,着眼于提升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规范性,创新性地推出了标准化的“防疫七件套”工具包,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做法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将抽象的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标准化的作业工具。
    “七件套”包括:
    1.一件红马甲:作为统一的身份标识,不仅方便居民识别、增加信任感,更代表着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承诺,彰显了“亮身份、践承诺、冲在前”的先锋本色。
    2.一个消杀壶:配备给入户人员,用于对居民家中的绿植、小型积水容器、墙角暗处等进行即时、小范围的针对性消杀,处理发现的孳生源头,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
    3.一瓶驱蚊水:保障一线工作人员在蚊虫活跃区域开展工作时的个人安全,降低被叮咬感染的风险,体现了对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
    4.一瓶杀虫剂:用于快速消灭室内成蚊,特别是在卫生间、储物间等蚊虫易躲藏区域,能够迅速降低户内成蚊密度,即时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5.一份宣传单:图文并茂、简明扼要地介绍基孔肯雅热的防控要点,使防疫知识直观易懂,便于居民留存和参照执行。
    6.一个小喇叭:预先录制好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双语的防疫核心信息,在入户宣传时循环播放,克服了部分老年居民的阅读障碍,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7.一个百宝袋:将上述所有物品及其他辅助工具集中收纳,便于携带和取用,极大地提升了入户工作的整体效率。
    “防疫七件套”的推广使用,使入户工作流程化、标准化,确保了每位工作人员装备齐全、行动一致。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单次入户的工作质量,也通过统一的形象和专业的服务,增强了居民的配合度和防疫工作的公信力。其成本效益显著,投入有限的物资成本,换来的是工作效率和防控效果的倍增,具备很高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
    三、XX村经验:活用“方言+广播”,构筑全覆盖的立体宣传防线
    XX村党委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的根基在于广泛的群众动员。为此,他们着力在宣传方式上创新,力求“接地气”、“入人心”,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一)方言短视频,实现文化共鸣式传播
    XX村党委紧密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精心策划并拍摄了题为《XX“XX公”:清洁防蚊,系就要快!咪等下个礼拜!》的方言短视频。视频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本土人物形象和通俗易懂的地方语言,生动讲解了清除蚊虫孳生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种宣传方式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迅速在村民的社交网络中传播开来,有效破除了信息传达中的文化隔阂和语言障碍,激发了村民的乡土认同感和参与防疫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应急大喇叭,构建无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