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短期美”到“长期美”、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刚才,*镇、*街道、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成绩,也分析了问题,更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关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从整治成果来看,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农村道路硬化1200公里,实现了95%以上的行政村通硬化路,其中镇村、街道社区等30个村(社区)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村民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亮化工程方面,共安装太阳能路灯2.5万盏,覆盖了80%的行政村,乡村等偏远村庄也告别了“摸黑走夜路”的历史,夜晚的乡村灯火通明,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也提升了村庄的安全感。净化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建成村级垃圾中转站150个,配备垃圾桶5万余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较2019年提升了35个百分点。镇村通过开展“垃圾清零”行动,出动挖掘机、铲车等机械300余台次,清理各类垃圾8000余吨,村庄环境从“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成为全县净化工作的典范。绿化美化工作同步推进,全县农村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打造村级小游园、小广场800余个,县村利用闲置地块建设的“和盛园”,种植各类花卉20余种,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年吸引周边乡镇游客2万余人次。
在重点工作推进上,农村改厕、污水治理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8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其中*镇结合当地气候和供水条件,推广水冲式厕所3000余户,*乡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厕所2500余户,有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300座,治理覆盖率达到40%,*河沿岸的10个村庄通过污水治理,河道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Ⅲ类,重现了“水清岸绿”的景象。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偏远乡镇整治力度不足,*乡仍有10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不及时,*镇部分村庄污水横流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长效机制不健全,一些村庄存在“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村在去年整治后,由于缺乏管护,今年又出现了垃圾堆积的情况。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在村的环境整治中,需要村干部反复动员才能让村民参与进来。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建立,村民文明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实现“全域整洁、全域美丽、全域宜居”。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精准施策,推动环境整治从“一处美”向“全域美”拓展。要立足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象工程”。对于基础较好的村庄,要高标准打造,注重提升品质,打造一批示范村、样板村。镇村可以依托现有的小游园和文化景观,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对于基础薄弱的村庄,要先解决“脏乱差”问题,逐步提升整治水平。乡村要优先做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平整村内道路,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聚焦“五化”建设持续发力。硬化方面,要加快推进村内道路“户户通”,2025年计划完成300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村内主干道硬化率100%,自然村硬化率达到85%以上。亮化方面,要在现有基础上,新增太阳能路灯1万盏,重点覆盖偏远村庄和田间地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净化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202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5%以上。同时,要开展“三清一改”专项行动,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打造2个“三清一改”示范村。绿化方面,要结合村庄地形地貌,宜树则树、宜花则花,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村内空闲地种植花草树木,2025年计划新增农村绿化面积2000亩。美化方面,要注重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乡村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在村内墙壁绘制壁画,展示乡村文化。此外,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针对违章建筑,要加大拆除力度,2025年计划拆除农村危旧房屋、私建围栏等违章建筑50万平方米,腾出的土地要优先用于建设公共设施、小游园等,*镇要在年内完成辖区内所有违章建筑的排查和拆除工作。针对旱厕改造,要尊重农民意愿,根据不同村庄的条件,推广合适的改厕模式,2025年计划完成改厕2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二)创新管护机制,确保环境整治从“短期美”向“长期美”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才能确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要建立多元化的管护队伍。一方面,要支持各村成立公益性保洁队伍,每个村按照人口数量配备相应的保洁人员,县村人口1000人,至少要配备2名专职保洁员,负责日常清扫工作。保洁人员的工资可以通过村集体经济、财政补贴等方式解决,2025年县财政计划安排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资金5000万元,用于保洁人员工资和设施维护。另一方面,要鼓励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的环卫公司参与农村环境管护,乡政府已经与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他乡镇要学习借鉴这一经验,2025年力争实现市场化管护覆盖率达到60%以上。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细则,明确保洁人员的职责、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督查、县考核”的责任体系,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镇要建立管护台账,详细记录垃圾清运、设施维护等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同时,要建立健全村民参与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村民在环境管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要健全督查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工作纳入乡镇和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实行每月一督查、每季度一通报、每年一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乡镇和村,给予资金奖励和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县要建立“红黑榜”制度,定期公示各村环境管护情况,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环境整治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整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县要制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册10万份,发放到每家每户;每个村要设立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内容,宣传环境卫生知识和本村的整治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