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生态优势转化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生态优势转化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生态优势转化暨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我县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县生态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县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重点企业代表。刚才,*镇、*街道、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作了汇报发言,既谈了工作成效,也分析了存在问题,还提出了下一步打算,讲的都很实在、很有针对性,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生态优势转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县地处秦岭南麓,森林覆盖率高达91.19%,境内拥有丰富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生物资源基因库”,这既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有效路径,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政治维度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保护好我县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对本地群众负责,更是对国家生态安全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近年来,我们坚决扛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先后完成了处生态修复工程,查处了起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空气优良天数年均保持在340天以上,地表水达标率始终保持100%,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了“*县力量”。
    从发展维度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县作为生态敏感区,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早已行不通。只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才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我们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等新业态,县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效持续提升。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其中生态产业贡献率达到*%,生态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民生维度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是增进群众福祉的关键举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推动生态优势转化,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在享受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近年来,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全县累计带动户群众实现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生态产业的比例达到%以上,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
    实践证明,我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完全正确的,推动生态优势转化的路子是行得通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在生态优势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生态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长、品牌影响力不强、科技支撑不足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领域,推动生态优势转化实现新突破
    推动生态优势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协同发力。我们要立足我县生态资源禀赋,聚焦重点领域,狠抓关键环节,不断拓展生态优势转化的路径和空间,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打造生态旅游升级版
    旅游业是我县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生态产业,必须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和效益,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山银山”。
    一是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景区连接线、乡村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提升景区通达性和便捷性。同时,要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要求,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新建和改造一批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不断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比如,*镇贝壳山居民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民宿投资650万元,将7户村民闲置的民居改造成集住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民宿,既保留了传统夯土墙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化设施,开业以来深受游客青睐,成为我县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我们要以此为样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民宿和农家乐。
    二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体系。要依托我县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大熊猫、山茱萸等特色元素,打造一批具有*县特色的旅游产品。要继续办好“6?18”主题活动、村BA篮球赛、垂钓大赛、音乐啤酒节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我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开发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比如,*街道银厂沟村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和村民就业,我们要学习借鉴这种做法,让更多的乡村通过发展旅游实现振兴。
    三是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要加大对我县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营销活动。要积极参加各类旅游推介会、博览会,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树立我县旅游的良好形象。力争到2025年,全县年接待游客量突破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亿元。
    (二)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构建生态农业新体系
    生态农业是我县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让农民在发展生态农业中获得更多收益。
    一是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我县素有“中国山茱萸之乡”之称,山茱萸是我县的特色优势中药材。要进一步扩大山茱萸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和产量。目前,全县山茱萸栽植面积已达10.6万亩,鲜果年产量8400吨,烘干制品1200吨,产值6000万元以上。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山茱萸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山茱萸保健品、饮品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县山茱萸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值突破*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要依托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冷水鱼、林麝、梅花鹿、土蜂蜜等特色养殖业。比如,秦地南生态渔业产业园依托我县渔业资源优势,发展淡水养殖,目前已成为陕西微流水养殖规模最大、国内养殖鲟鱼品种最多的渔业园区,产品远销东南亚多国,累计出口鲟鱼395吨,创汇1126.2万元。我们要学习借鉴该园区的成功经验,加大对特色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要加强养殖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要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网络,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5年,全县特色养殖业产值达到*亿元。
    三是发展壮大食用菌和果品产业。要继续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已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24个,年发展食用菌500万袋,累计实现收入3148.02万元。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食用菌品质和产量。同时,要加强市场开拓,打造食用菌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果品产业方面,要加快推进街道王家湾村、镇西岔村等“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扩大冬桃、草莓、猕猴桃等特色果品种植规模,提高果品品质和附加值。要加强果品采后处理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到2025年,全县食用菌年产量达到万袋,果品产业产值达到亿元。
    (三)以绿色工业为补充,培育生态经济新动能
    虽然我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我们可以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一批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工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发展生态农产品加工业。要围绕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