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的最新部署要求,全面分析当前我县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这既是一次工作调度会,更是一次责任压实会、任务部署会。刚才,会议通报了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总体情况,相关部门和乡镇也作了汇报,点明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我都赞同。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正处于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打好过渡期收官战,是我们必须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我们向全县人民必须交出的合格答卷。全县上下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决战的姿态、冲刺的劲头,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坚决巩固好、拓展好、发展好我们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向省委、市委和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扛牢政治责任
回顾过去,我们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进入过渡期以来,全县上下持续作战,广大干部群众、驻村工作队员付出了辛勤汗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更加牢固,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但我们更要看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
第一,要深刻认识这是检验政治忠诚的“经验交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国之大者”。总书记反复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脱贫群众的生活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党的承诺能否兑现。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决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出岔子。
第二,要精准对标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省委明确提出了“两好两升两确保”的目标,市委也作出了具体安排,这些都是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硬指标。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比如,部分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个别监测对象帮扶措施的精准性、时效性有待加强;一些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还不够完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还需持续巩固,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奋力攻坚。
第三,要清醒把握这是事关长远发展的“奠基石”。过渡期是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工作成效,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牢不牢、步子稳不稳。我们必须发扬善于攻坚、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篇文章做好,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聚焦核心任务,以精准有力的举措筑牢防返贫底线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核心任务,也是我们的第一责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第一,动态监测帮扶必须抓得更“准”。防止返贫,首要是及时发现风险。动态监测是我们的“雷达”和“探头”,必须时刻保持开机状态。目前,全县识别认定的监测对象共有5174户25628人,这些群众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严格按照“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的标准和程序,持续开展常态化排查预警。要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的前哨作用,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事故等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家庭,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纳入、第一时间帮扶。帮扶措施要精准滴灌,坚决贯彻“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于监测对象,要逐户分析研判,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是缺资金的,要用好“防止返贫突发问题补助项目”等政策;是缺技能的,要加强培训和就业指导;是因子女上学困难的,要确保“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政策精准覆盖。要确保所有监测对象都得到针对性帮扶,真正实现动态清零。
第二,“3+1”保障成果必须巩固得更“牢”。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是脱贫群众最基本、最核心的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延续和深化,任何时候都不能出问题。教育保障方面,要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要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减轻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医疗保障方面,要确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稳定运行、精准覆盖,坚决防止群众因病致贫返贫。要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诊疗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住房安全保障方面,要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所有农户都住上“放心房、安全房”。饮水安全保障方面,要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护,健全水价形成和收缴机制,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达标、供水稳定,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第三,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必须渠道更“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巩固脱贫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让脱贫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要深化拓展XX协作成果。这些年,在XX市XX区的倾力帮扶下,我们落地了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为群众提供了宝贵的就业岗位。以天麻产业为例,仅XX乡一个产业就带动了超过4000人次的劳动力就业,人均务工收入达到5300多元。XX乡的港华鲜花基地,覆盖了600多户群众,每年为他们带来超过400万元的增收。我们必须用好用足XX协作机制,特别是“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等平台,主动对接,强化服务,稳定和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同时吸引更多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要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像XX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发展腊肉、核桃等产品深加工,常年带动70余人务工,季节性用工超过200人,联结带动了50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我们要继续扶持这样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更多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于部分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特殊群体,要统筹用好护林员、保洁员、防疫员等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确保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深化战略引领,以务实有效的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必须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第一,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着力提升乡村“颜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要扎实推进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两清”要彻底,聚焦房前屋后、村内巷道、田间地头,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清理出来的空间要用于建设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两改”要到位,改厕和改圈工作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头号民生工程”,必须严把质量关、施工关、验收关,推广“干式平养圈舍与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模式,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好一个。“两治理”要长效,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要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闭环体系。特别是我们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要通过“美丽庭院”创建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现从“一时清洁”向“长久美丽”的转变。
第二,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着力夯实乡村“根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必须坚持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要夯实农业基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我们计划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0.05万亩,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36万亩以上,力争粮食单产提升2%以上。要加快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要做强特色产业。我们要依托XX协作的东风,聚焦天麻、核桃、香葱等优势产业,打造几个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像计划投资450万元的XX天麻核桃农产品馅料加工项目,就是我们推动农产品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