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题明确、任务具体,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决策部署,对我镇下一阶段的集中攻坚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两天前,我们已经组织了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大家对这项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想在此基础上,再和同志们谈几点意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压实责任,确保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管好用好“三资”,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效能与水平。我们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三资”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正视问题,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依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沉疴顽疾,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变异形态。根据近期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的自查自纠和初步审计,情况不容乐观。自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共计147件,涉及金额高达865.99万元。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务管理方面,可以说是乱象丛生。有的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大额开支“一言堂”,民主理财小组“被缺席”;有的村坐收坐支、白条入账现象屡禁不止,财务公开要么是“一笔糊涂账”,要么是“选择性公开”,群众看不懂、也信不过;更有甚者,少数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套取、截留私分、侵占挪用集体资金,把“钱袋子”变成了自己的“提款机”。据统计,在发现的问题中,仅财务管理不规范一项就占比接近40%,这是侵蚀集体利益最直接的“蚁穴”。
二是资产资源处置方面,存在明显的“跑冒滴漏”。部分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台账不全,大量资产闲置沉睡,甚至有账无物,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资源发包和资产租赁环节,不按规定签订合同、签订“阴阳合同”、长期低价发包、超期发包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本应公开竞价的承包项目,往往通过暗箱操作,贱卖了集体利益,肥了个别人的腰包。我们发现,有的村一块位置优越的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合同一签就是三十年,承包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严重损害了集体和村民的长远利益。
三是决策监督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的“程序空转”。“四议两公开”制度在一些村庄的执行打了折扣、走了过场。重大事项决策,党支部提议变成了书记个人提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变成了少数人关门决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甚至与村“两委”干部“同流合污”,监督变成了“陪演”。这种程序上的虚化、形式化,是导致“三资”管理失范、群众利益受损的根本原因之一。
同志们,这些问题触目惊心,其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村干部纪法意识淡薄、责任心缺失,是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指导缺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治,小则引发干群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大则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阻碍我们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进程。这不仅是一本经济账,更是一本严肃的政治账、民心账。因此,全镇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动真碰硬的决心,坚决打赢这场专项整治攻坚战。
二、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坚决推动专项整治走向纵深
打蛇要打七寸,工作要抓关键。此次专项整治不能“撒胡椒面”,必须聚焦核心问题,实施精准打击,确保整治工作靶向明确、力度集中、效果显著。接下来,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清产核资,彻底摸清“家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整治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全镇16个村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全面清查、核实和登记。要做到不漏一分钱、不漏一笔账、不漏一项资产、不漏一寸资源。各村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亲自部署,组织精干力量,逐项核对、逐笔登记。镇财政、自规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确保清查工作标准统一、数据准确、真实完整。这次清查,不仅要查清存量,更要查清变动情况、权属关系和经营状况,真正建立起一本“明细账”,为后续的管理和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规范制度流程,坚决堵塞“漏洞”。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我们要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修订和完善。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我在这里要再次强调,“四议两公开”是刚性约束,不是选择题。任何涉及集体资产处置、资源发包、工程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都必须严格按照“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流程进行。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任何一步程序都不能省。对所有存量经济合同要进行全面审查,对不规范、不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合同”要坚决依法依规予以纠正或废止。今后,所有新增合同必须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并报镇“三资”服务中心审核备案,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第三,强化数字赋能,精心织密“天网”。传统的监管手段有人力所不及的短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三资”管理插上科技的翅膀。前天,大家已经接受了“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实操培训。这个平台,集成了资金监管、资产管理、资源登记、合同管理、风险预警、信息公开等核心功能,是我们实现对“三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监管的“利器”。各村务必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清查核实的“三资”数据完整、准确地录入平台。要让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项资产的变动、每一份合同的履行,都在阳光下运行,都在平台的实时监控之下。我们要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用技术手段为权力运行套上“紧箍咒”,确保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第四,严肃执纪问责,始终高悬“利剑”。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专项整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必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