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议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XX乡党委副书记、乡长XX。今天,能有机会代表X乡就安全生产工作作交流发言,我既感荣幸,更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精心指导下,X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安全生产作为“国之大者”“民之要事”来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山区乡镇实际的安全生产治理路径。今年以来,全乡累计排查生产经营单位127家次,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32处,实现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汇报我们的具体做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织密责任网格,让安全监管“无死角”
安全生产的关键在责任落实。过去,我们也曾面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部分企业主存在“重生产、轻安全”思想,村(社区)干部存在“不会管、不敢管”问题,导致监管盲区时有出现。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创新推行“三级五岗”责任体系,把责任细化到“神经末梢”。
所谓“三级”,即“乡级统筹、村级主抓、企业主体”;“五岗”,则是明确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社区)支书、企业负责人5类关键岗位的具体职责。例如,乡党委书记牵头抓总,每月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专题党委会;乡长直接联系重点企业,每季度带队开展“安全体检”;分管领导包片联村,每周至少2天深入一线督导;村(社区)干部划片包干,将全乡13个行政村划分为56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1名专职安全员;企业则实行“安全承诺+风险公示”制度,将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员、隐患举报电话等信息在厂区显著位置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为确保责任“不打折”,我们配套建立了“三查三评”机制:即企业自查、村(社区)普查、乡级抽查,每月开展“红黑榜”评比、每季度组织“流动红旗”竞赛、年度进行“安全标兵”评选。今年6月,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某竹制品加工厂消防通道被货物堵塞,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将该企业负责人纳入“重点约谈名单”;而XX村因连续3个月零隐患,被评为“安全生产示范村”,村支书在乡级大会上作经验交流。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结合,全乡上下形成了“知责、履责、尽责”的良好氛围。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真实案例:今年3月,我们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龙塘村张大爷家的老宅改造成豆腐坊后,违规使用土灶和简易储油罐,存在火灾隐患。村支书第一时间上门,一边帮张大爷计算改造成本,一边联系市场监管所提供技术指导,最终张大爷主动拆除了土灶,安装了合规的燃气设备。这件事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责任落实不是“一刀切”的强制,而是“有温度”的服务,只有让群众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监管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二、深挖隐患根源,让风险管控“有精度”
安全生产的核心是防患于未然。过去,我们的隐患排查多依赖“突击检查”“运动式整治”,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今年以来,我们转变思路,推行“隐患溯源”工作法,不仅查“表面问题”,更找“背后根源”,努力实现“整改一个问题、规范一类行为、提升一个领域”。
首先是“清单化”排查。我们编制了《XX乡重点行业安全隐患目录》,涵盖竹木加工、烟花爆竹、农村自建房、山塘水库等12类重点领域,列出“消防设施缺失”“电气线路老化”“操作流程不规范”等37项常见问题,让排查人员“照单检查、对标整改”。例如,在竹木加工行业,我们发现80%的企业存在“粉尘清理不及时”问题,经分析是设备除尘系统老化所致,于是协调县科工局举办专场培训,推动企业统一更换高效除尘设备,从源头上降低了粉尘爆炸风险。
其次是“闭环式”整改。建立“隐患发现—登记台账—明确时限—验收销号”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对一般隐患要求“当日改、当日结”,较大隐患实行“乡领导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提请县应急管理局介入。今年4月,我们在排查中发现XX采石场边坡防护网破损,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7日内完成修复。但企业负责人以“资金紧张”为由拖延,我们一方面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志愿者帮助清理现场,最终企业提前3天完成整改。事后,企业负责人感慨:“乡里不仅盯着问题,还帮我们解决问题,这样的监管我们服!”
最后是“常态化”预警。我们依托“智慧乡镇”平台,整合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数据,在山洪易发点、地质灾害隐患区安装智能监测设备12套,通过手机APP实时推送预警信息。今年7月,受强降雨影响,团结村水位监测点发出红色预警,我们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转移37户126名群众,成功避免了次生灾害。这件事让我们更加坚信:隐患排查不仅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才能守住安全底线。
三、厚植安全文化,让宣传教育“入人心”
安全生产,关键在人。过去,我们开展安全宣传多是“发传单、拉横幅”,群众看不懂、记不住。今年以来,我们立足山区实际,创新“三个一”宣传模式,让安全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
所谓“三个一”,即“一支宣讲队、一系列活动、一套文化墙”。我们组建了由乡干部、村医、教师、老党员组成的“安全轻骑兵”,走村入户开展“院坝课堂”,用方言讲解“用火用电注意事项”“农用车载人危害”等贴近生活的案例。今年已开展宣讲68场,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针对留守老人和儿童,我们创新“安全微视频”创作,用“老张的教训”“小芳的安全课”等本土故事,通过抖音、微信群传播,累计播放量超5万次。
我们还把安全文化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在各村文化广场设置“安全主题墙”,用漫画形式展示“正确使用灭火器”“暴雨天避险技巧”等内容;在中小学开设“安全实践课”,组织学生参观消防救援站、参与应急演练;在集贸市场设立“安全兑换点”,群众凭安全隐患举报线索可兑换食盐、肥皂等生活用品。今年6月“安全生产月”期间,我们举办“安全家庭”评选活动,共有216户家庭参与,其中78户因主动排查隐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