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三通’战略推进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三通”战略推进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分析我县在交通物流畅通、内外循环贯通、要素保障融通方面的现状与不足,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县上下凝聚共识、真抓实干,以“三通”战略为引领,开创我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代表以及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刚才,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镇分别就交通物流建设、招商引资工作、要素保障服务等方面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成绩,也分析了问题,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实施“三通”战略的重大意义
“三通”战略,即畅通交通物流、贯通内外循环、融通要素保障,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强调要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要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九州通商”“九州通融”的区域发展样板,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从我县实际来看,作为连接市与市的重要节点,我县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交通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如县域内部分乡镇(街道)的主干道等级较低,部分村级公路尚未实现硬化,制约了农产品外销和游客进入;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初级加工业,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如部分工业园区用地指标紧张,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引育力度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本质上是“三通”工作不到位所致,必须通过实施“三通”战略加以解决。
实施“三通”战略,是破解我县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只有交通物流畅通了,才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我县。内外循环贯通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只有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才能让我县的特色产品“走出去”,让先进技术、优质资本“引进来”,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要素保障融通是激发发展活力的关键支撑,只有让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高效流动、优化配置,才能为产业升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实施“三通”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三通”战略落地见效。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三通”战略落地生根
(一)全力畅通交通物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物流是“三通”战略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坚持“内联外通、互联互通”的原则,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水路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加快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全力推进高速我县段项目建设,确保明年年底建成通车,该项目建成后将使我县到市的车程缩短至40分钟,极大提升我县的区位优势。同时,积极争取高速东延至我县项目纳入省“十四五”交通规划中期调整范围,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二是提升县域公路通达水平。实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计划年内完成镇至乡、街道至村等5条县道升级改造,总里程达35公里,将公路等级提升至二级;推进“村村通双车道”工程,年内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问题。三是完善物流节点布局。加快建设县综合物流园,规划占地面积500亩,建设仓储区、配送区、冷链区、信息中心等功能区,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用,届时将成为我县乃至周边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同时,在镇、*乡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10个乡镇级物流服务站,在行政村建设200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双向畅通。
为确保交通物流项目顺利推进,要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制度,每个重大交通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施工环境等问题。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县交通运输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县财政局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并做好本级资金保障,各乡镇(街道)要做好征地拆迁和群众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项目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二)着力贯通内外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外循环贯通是“三通”战略的核心,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不断提升我县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一是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立足我县农业大县的实际,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如*镇的优质水稻、乡的有机蔬菜、街道的特色水果等,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支持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高端食品、休闲食品等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依托我县的景区、*古村落等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周边地区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对接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力争年内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1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和招商活动,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省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宣传推介我县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驻外招商联络处的作用,在市、*市等重点城市设立招商联络处,及时捕捉招商信息,对接洽谈项目。三是活跃内外贸易市场。加快推进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培育引进一批电子商务企业,支持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年内实现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亿元,其中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15亿元。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进出口展会,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县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完善城乡商业网络,新建和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农村便利店,提升农村消费环境,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要建立健全内外循环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配合,出台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内外贸易的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建立健全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动态,及时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三)大力融通要素保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要素保障是“三通”战略的保障,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合理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力度,年内计划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000亩、供而未用土地5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争取上级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保障。二是加大资金要素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年内计划新增企业贷款20亿元以上。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达10亿元,重点支持我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如中央预算内投资、省专项资金等,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年内力争1—2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