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关于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统一部署,XX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聚焦居民小区这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着力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效能,系统性、全方位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以组织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发挥功能作用为核心,全面提升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质量,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效能。
(一)系统部署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筑牢治理“桥头堡”
坚持把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1.强化顶层设计,做到系统研究部署。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小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小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为此,年初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区党建工作,制定并印发了《XX街道关于全面深化“红色领航·小区善治”行动提升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区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小区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截至目前,已召开相关工作推进会4次,专题调度会6次,确保了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2.强化过程管控,做到常态督促指导。建立健全“街道领导包联、社区干部直联、工作专班巡联”三级联动督导机制。街道12名处级领导干部全部下沉,每人挂钩联系1-2个重点小区,定期深入一线“解剖麻雀”,现场指导解决小区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组建由组织、民政、城建等部门骨干力量构成的巡回指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月对各社区小区党建工作进展进行实地督查和评估,并将督查结果纳入社区年度绩效考核,对工作滞后的社区进行约谈提醒,有效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动力。
3.强化资源整合,做到保障坚实有力。破解制约小区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缺人、缺钱、缺阵地”难题。在资金保障上,街道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小区党组织活动开展、阵地建设及党员骨干培训。积极探索“向上争取一点、财政划拨一点、党费补充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指导15个小区党组织成功领建“友邻互助基金”,累计募集资金18.6万元,策划实施了助老扶弱、青少年关怀等微公益项目34个。在阵地保障上,依托全街道28个“党建+”邻里中心,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小区内部,通过盘活物业用房、架空层等闲置空间,高标准建设小区“邻里服务站”23个,打造了集议事、学习、活动、服务于一体的“家门口”党群服务微阵地。
(二)全面推动居民小区党组织有心有效全覆盖,织密组织“一张网”
坚持“应建尽建、能建快建”原则,着力在组织覆盖、队伍建设和规范运行上下功夫,确保党的工作延伸到每个小区、每个楼栋。
1.严密组织体系,提升覆盖质量。持续深化组织体系“穿透工程”,在巩固既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对辖区内所有居民小区进行再摸排、再梳理,针对部分新建小区、混合型小区党员数量不足等问题,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片区联建等多种方式,确保党的组织无空白。目前,全街道已建立居民小区党组织86个,划分楼栋党小组295个,确定党员中心户612户,实现了对112个商品房小区、保障房小区和老旧小区的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
2.加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头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标准,大力选拔小区党组织书记。采取“内部推选、组织选派、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从业主党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社区工作者中择优选拔了86名小区党组织书记。同时,主动吸纳社区民警、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党员负责人进入小区党组织班子,担任兼职委员,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领导集体。严格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小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主任的比例达到45%,有效强化了党组织对业委会的领导。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在业委会换届选举中,由小区党组织靠前把关人选,对照11项“负面清单”进行资格审查,成功推荐69名优秀党员进入新一届业委会班子。
3.规范有序运行,激发内生动力。制定《XX街道居民小区党支部工作指引》,明确小区党支部的8项基本职责和5项重点任务,为支部工作提供了清晰“路线图”。全面推行支部工作标准化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依托“智慧党建”云平台,推行在职党员“线上报到、线上认岗、线下服务”模式,设置了政策宣传、文明倡导、健康指导等6大类30余种服务岗位,推动超过320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小区报到服务,精准认领并完成了居民“微心愿”1500多个。
(三)引导发挥好居民小区党组织功能作用,激活治理“一盘棋”
紧扣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四大机制,推动小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挑大梁。
1.健全党员带头发挥作用机制。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工作亮标准”活动,在小区内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根据小区特点和党员特长,广泛组建“红细胞”党员突击队、“银发”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功能型服务团队50余支,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扶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年内累计开展活动超过1200场次。挖掘小区内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党员能人,设立“老XX党员工作室”“XX邻里调解室”等特色功能室27个,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专业化服务600余场次,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彰显。
2.健全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大力推行“党建联盟”模式,推动小区党组织主动与驻区单位、沿街商铺、“两新”组织等党组织结对共建。目前,已推动65个小区党组织与辖区内110家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创新开展资源置换合作,如XX社区党支部与辖区XX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律所为小区居民提供每月两次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社区则为律所党支部提供活动场地和党建共建平台,实现了双向赋能、互利共赢。
3.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积极搭建群众参与治理的平台,指导各小区党组织普遍建立“邻里议事厅”“居民恳谈会”等议事协商载体。融合“邻里文化”与“家文化”,引导86个小区党组织牵头制定了各具特色的《邻里微公约》,将小区环境、邻里关系、公共事务等纳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范畴。通过“微协商、微议事”等形式,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事务决策,先后推动解决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位改造、公共绿地维护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4.健全物业党建联建机制。深入实施“红色物业”拓展示范行动,全面加强党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一方面,督促辖区35家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并通过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方式,实现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小区“大物业”联席会议制度,由小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召集人,定期召集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等多方主体,共同商议解决物业管理、小区治理中的重大事项。今年以来,累计召开各类联席会议350余场次,协调解决了包括公共设施维修、消防通道堵塞、垃圾分类管理等在内的各类问题580余个,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对标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我街道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有待深化。部分小区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核心地位还不够突出。一是“话语权”不足。现有法规政策对小区党组织领导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具体路径和强制力规定尚不明确,导致在面对一些复杂利益纠纷时,小区党组织虽有心协调,但往往力不从心,整合协调各方资源的能力有限。二是角色定位虚化。少数小区党组织满足于“挂牌子、有班子”,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切入小区治理和服务的关键环节,在居民心中的存在感不强,组织的发动和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彰显。三是部分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有待提升,面对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难题,思路不清、方法不多。
(二)党员教育管理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对小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仍有欠缺。一是党员参与度不高。除了少数党员骨干,多数党员参与小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存在“沉默的大多数”现象。尤其是在职党员,受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等因素影响,“小区党员意识”较弱,未能有效转化为小区治理的中坚力量。二是激励措施乏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