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总结我市2024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相关任务。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以及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等。刚才,*部分县(区)*和相关部门做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客观全面,对下一步计划安排合理可行,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落实好。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仍较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段时间,全国耕地保有量虽总体稳定,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占用耕地现象,一些地方耕地质量也有所下降,这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就我市而言,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较上年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较上年增长*%,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这得益于我们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全市耕地保有量始终保持在*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县(区)通过开展耕地保护专项行动,整治了*亩违规占用耕地项目,恢复了耕地生产功能,有效保障了当地的耕地数量和质量,使得粮食产量较往年有了显著提升。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乡镇(街道)*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存在个别违规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一些农田基础设施老化,耕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米袋子”的高度,充分认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自觉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强化底线思维,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制度,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分解,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到具体地块并上图入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履职不力、造成耕地破坏或流失的,要严肃问责。
(二)规范占补平衡,强化用途管控。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加强对占补平衡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相关部门要严格审核耕地占用项目,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批准。同时,强化耕地用途管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禁在耕地上违规建设厂房、住宅等非农业设施,严禁将基本农田用于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非粮生产活动。例如,县(区)在2024年查处了*起耕地“非农化”案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及时恢复了耕地原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三)推进耕地相关工作,提升耕地质量。稳妥推进林果上山、耕地下山和图斑细碎零散耕地有序退出等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对适宜林果种植的山地,合理规划,引导林果业上山发展,腾出更多优质耕地用于粮食生产。对于图斑细碎零散的耕地,通过土地整治等方式,进行整合优化,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按照“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每年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设施,提高耕地的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据统计,我市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亩均产量较普通农田提高了*%左右,有效保障了粮食稳产增产。
三、聚焦稳产增产,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一)创新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市已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家庭农场从事粮食生产,经营面积达到*万亩。例如,县(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中流转土地*亩,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的附加值。
(二)提升技术装备能力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引进和推广新型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我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但部分乡镇(街道)仍有提升空间。要进一步鼓励农民购置先进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粮食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县(区)建立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等信息,实现了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粮食产量提高了*%左右。
(三)推动粮食品种更新换代。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培育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粮食新品种。每年引进和试验推广*个以上粮食新品种,逐步淘汰落后品种。例如,县(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抗病虫害、高产等特点,在当地推广种植后,亩均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了*公斤。同时,加强种子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
(四)稳定粮农收益,构建多元供给。不误农时做好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等各项农事活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多措并举稳定粮农收益,落实好种粮补贴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豆类、薯类等杂粮作物,以及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其他农产品生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食物需求。例如,*县(区)*通过发展林下养鸡、种植特色蔬菜等产业,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丰富了市场食物供给。
四、完善体制机制,抓好粮食收储加运
(一)树立“大食物观”,发展粮食加工。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不仅仅关注传统的谷物粮食,还要统筹考虑各类食物资源。协同发展粮食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附加值。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展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粮食产品的精深加工。目前,我市已有*家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万吨,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到2025年,全市粮食加工转化率提高到*%,培育*家产值超*亿元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例如,县(区)的粮食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大米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