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委普法工作五年总结

政法委普法工作五年总结
    2019年以来,政法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工作与政法工作紧密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充分展示了政法委在普法工作中的积极作为和生动实践,为确保“八五”普法规划的深入推进和高质量完成,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夯实工作基础,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政法委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将其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制定了《政法委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实施方案》《政法委“谁执法谁普法”四个清单分解表》,成立了“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法委书记担任组长,亲自抓、负总责。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普法工作,确保普法工作与政法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各政法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普法任务
    结合政法委工作实际,以“精准普法”“清单式普法”为目标和方法,制定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2019-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将普法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科室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法治素养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政法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专家辅导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严格落实政法委机关学习制度,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纳入学习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同时,积极组织政法干部参加各类法律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法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
    3.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政法大讲堂”“法治讲堂”“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支部“三会一课”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政法干部观看法治教育专题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政法干部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二、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一)深入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
    1.广泛开展民法典宣讲。组织政法干部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等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民法典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宣讲方式,如为机关干部讲解民法典对依法行政的影响,为企业职工讲解民法典中的合同、劳动权益保护等内容,为社区居民讲解民法典中的物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知识。
    2.创新民法典宣传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发布民法典相关知识和案例,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制作民法典宣传短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语言,解读民法典中的热点问题,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还组织开展了民法典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学习民法典的积极性。
    (二)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1.组织宪法宣誓活动。在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政法干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增强政法干部的宪法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庄严的宣誓仪式,使政法干部深刻认识到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坚定维护宪法的决心。
    2.开展宪法宣传系列活动。围绕宪法宣传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举办宪法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对宪法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进行深入解读;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宪法知识;利用多媒体平台,推送宪法相关信息,扩大宪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强化专项法治宣传
    1.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通告、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立举报信箱等方式,广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果,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
    2.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宣传。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主题展览、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延伸政法职能,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一)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
    1.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组织政法干部深入农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2.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协作,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针对社区居民关注的物业管理、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引导居民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二)加强企业法治服务
    1.举办企业法治讲座。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组织开展专题法治讲座,邀请法律专家和政法干部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讲解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2.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风险防范等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1.推广“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创建“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等为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宣传治安防范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强化基层法治建设
    1.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政法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对基层调解员、网格员、法治宣传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法治工作水平。
    2.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如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展览、法治文化广场建设等,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四、注重普法成效,切实提升法治意识
    (一)推动旁听庭审常态化制度化
    1.扩大旁听庭审范围。除了针对职务犯罪、危险驾驶、电信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件组织旁听庭审外,还将涉及民生领域、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案件纳入旁听庭审范围,让更多的干部群众能够亲身感受司法过程,增强法治意识。
    2.完善旁听庭审机制。建立健全旁听庭审预约、登记、反馈等制度,提高旁听庭审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优化庭审安排,提高庭审质量和效果。同时,积极探索开展网络直播庭审活动,扩大庭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1.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作配合,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推动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编写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治教育教材,培养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2.开展多样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除了开展“送法进校园”、专题法治讲座、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外,还组织开展法治征文比赛、法治手抄报展览、法治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法治教育场所。
    (三)强化全民普法宣传
1.丰富普法宣传内容。除了开展扫黑除恶、国家安全、拖欠农民工工资、保密、消防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外,还围绕民法典、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重要法律法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