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2025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市关于“双减”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分析研判当前我区校外培训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部署2025年暑期专项治理行动。刚才,相关部门通报了*市的会议精神,并就我区后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联评联审工作进行了交流,我都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暑期校外培训治理的极端重要性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校外培训市场秩序得到显著改善,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非学科类培训逐步规范,人民群众的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暑期长假,历来是校外培训需求的集中爆发期,也是各类风险隐患的易发高发期。一些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使,违规办学的冲动依然强烈,隐形变异的培训行为花样翻新,安全生产和预收费风险不容忽视。
    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抓好暑期治理工作,是巩固“双减”成果、防止问题反弹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家庭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全区各相关部门、各街镇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把暑期治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聚焦核心任务,以雷霆之势打好暑期治理攻坚战
    暑期治理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必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和我区的实际情况,今年的暑期“监管护苗”专项行动,要紧紧围绕三大核心任务,打好三场攻坚战。
    (一)坚守安全底线,打好“安全风险”歼灭战。安全是“1”,其他一切都是后面的“0”。没有安全,一切规范发展的成果都无从谈起。校外培训机构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承载着我们最宝贵的下一代,其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彻底的、地毯式地排查整治。一是要严格执行预收费管理规定。必须重申并严格执行“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硬性规定。所有培训机构必须将这一规定在收费场所、合同文本、网站首页等显著位置进行公示,让家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消费。二是要全面深化资金银行托管。要将预收费资金银行托管机制,作为机构年检年审和日常监管的硬性指标。督促所有机构必须与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开设唯一的预收费专用账户,将预收费用与机构自有资金实行分账管理。核心是要实现资金“一课一划扣”,即由银行根据课程进度,按课次将费用划转至机构账户,并且划扣时间不得早于对应培训服务开始前的5个工作日。这种模式从根本上保障了资金安全,也是我们重点推广的方向。三是要健全争议处理机制。要全面推广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将退费办法、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关键条款进行明确约定。一旦出现资金争议,要引导家长依据合同,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对于协商不成的,要告知家长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等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要建立与银行的风险预警联动机制,一旦发现账户资金异动,必须第一时间介入调查,指导机构妥善处置。
    (二)规范办学行为,打好“合规经营”持久战。合规是校外培训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培训机构从“粗放发展”向“规范运营”转型,让每一项教学活动都经得起检验。一是要严格资质审核与公示管理。全面核查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有效性,对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等行为“零容忍”。所有机构必须在办学场所显著位置悬挂资质证书,公示教师信息(含教师资格证编号)、课程大纲、收费标准等内容,严禁聘用无资质人员任教,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对不符合资质的机构,一律责令停业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取缔。二是要强化教学行为全过程监管。聚焦培训内容、时长、进度等关键环节,严禁开展学科类培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审批范围开展培训,不得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推行“一课一备案”制度,培训机构需提前将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报监管部门备案,监管人员可随机进入课堂巡查,确保教学活动合规有序。三是要规范广告宣传与招生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等违规行为,严禁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严禁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误导性信息,发布前需报监管部门审核备案,从源头上遏制虚假招生乱象。
    (三)强化协同共治,打好“综合治理”组合拳。校外培训监管不是单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校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格局,形成监管合力。一是要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教育、市场监管、公安、消防、金融监管等部门要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机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例如,教育部门负责资质审核和教学监管,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虚假宣传和价格违法,金融监管部门监督预收费资金托管,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建立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为家长选择提供参考。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设立线上举报平台,对家长和社会反映的问题做到“接诉即办、办结必复”。开展“家校共育”宣传活动,通过家长会、线上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树立科学教育观念。三是要推动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指导成立校外培训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推动机构自我约束、诚信经营。鼓励新闻媒体、社区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建立“红黄牌”预警机制,对轻微违规的机构亮“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对严重违规的亮“红牌”,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吊销资质,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治理体系。
    三、压实攻坚责任,以实干之风筑牢暑期治理保障线
(一)拧紧责任链条,构建“层层压实”责任网。责任落实是确保暑期治理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要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将治理任务分解到岗、明确到人。一是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街镇要切实履行辖区校外培训治理主体责任,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定期研判辖区培训市场动态,对重点机构、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将治理成效纳入街镇年度教育工作考核,对工作不力、问题频发的单位进行约谈问责。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对照任务清单,细化监管举措,确保责任无盲区、监管无死角。教育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协调专项行动;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的查处力度;公安部门要打击非法办学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消防救援机构要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预收费资金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