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镜正衣冠扎根基层守初心——参加全市在职县处级干部警示教育的心得体会(某某市社会工作部部长)
7月x日下午,我有幸随赖有常书记、窦小军市长及各位市领导一同走进楚雄州新时代廉洁教育中心。那一个个曾经身居要职、如今身陷囹圄的熟悉面孔,那一句句声泪俱下、追悔莫及的沉痛忏悔,犹如一记记重锤,猛烈敲击着我的心灵;更像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无情剖开了思想蜕变、行为失范的病灶根源。特别是赖书记在现场讲授的廉政党课,深刻剖析的“五大警示”和掷地有声的“五个决不能”要求,字字千钧、振聋发聩。这不仅是一次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更是一次深刻检视自身、反思工作、校准方向的宝贵契机。
作为新组建的社会工作部部长,我深知肩上的担子之重。社会工作部承载着加强基层治理、服务民生福祉、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使命,直接面对群众,服务对象多是困难群体、特殊人群。我们的每一项政策落实、每一分资金使用、每一次服务提供,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此次警示教育于我而言,不仅是对个人党性的淬炼,更是对社会工作领域如何筑牢廉洁防线、践行初心使命的深度叩问。结合社会工作部的职能职责和某某实际,谈几点刻骨铭心的体会与思考。
一、深悟“五大警示”内核,筑牢社工领域“为民务实清廉”的根基
赖书记剖析的“五大警示”,直指腐败问题的本质,也精准点中了社会工作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社会工作部虽不直接掌管“大项目”、“大资金”,但点多面广、贴近基层,同样面临着“微权力”寻租、“微腐败”滋生的风险。我们必须从警示中汲取教训,将其融入社会工作全链条。
警示一: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滑坡,必须筑牢思想根基。剖析的案例警示我们,信仰迷茫、初心蒙尘,必然导致方向迷失。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线阵地。反思社会工作领域,个别人员可能存在“服务就是施舍”、“岗位就是饭碗”的模糊认识,缺乏“为民爱民”的真挚情怀和坚定信念。如何确保社工队伍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政治本色?我们将:一是强化理论武装铸魂。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民生工作、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作为社工队伍教育培训的首课、必修课。依托市委党校、社工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结合某某恐龙文化公园“科普+公益”、金山古镇“文脉传承与社区营造”等本地实践案例,开展沉浸式、场景化教学,引导社工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二是深化宗旨意识教育。组织社工深入困难群众家中、社区治理一线,开展“换位体验”、“民情恳谈”活动,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真实呼声,在服务实践中不断擦亮为民初心。三是选树宣传“最美社工”典型。深入挖掘宣传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优秀社工事迹(如长期服务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倾力帮扶残疾人的“贴心人”),用身边榜样激励队伍坚守信念。
警示二:纪律规矩意识淡漠必然导致行为失范,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案例中无视纪律、突破底线的惨痛教训,深刻揭示了规矩意识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涉及低保、特困、残疾人补贴、慈善救助、公益项目等多类民生资金和资源分配,虽是“小”权力,却关乎“大”民生,必须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反思当前工作,我们在政策执行的规范性、资金监管的精准性、服务流程的透明性上,仍有提升空间。我们将:一是织密制度笼子。系统梳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等领域的工作流程和廉政风险点,制定完善《某某市社会工作部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细则》、《社工服务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指引》、《社会组织评估监管办法》等制度,明确操作规范和禁止性条款。二是加强纪律规矩教育。将党纪国法和部门规章制度纳入社工岗前培训、在职教育的核心内容。邀请纪检监察干部、审计专家进行专题授课,用发生在民政、社保等领域的“微腐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让每一位社工都清楚“红线”在哪、“雷池”勿越。三是推行“阳光社工”。在村(社区)全面公开各项惠民政策、救助标准、申请流程、发放结果。探索利用“某某社工”微信公众号、村(居)务公开栏等平台,定期公示民生资金使用、公益项目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警示三:监督缺位和权力失控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必须扎紧制度笼子。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滥用。社会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服务对象分散,监管难度相对较大。必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将:一是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强化部机关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管,对民生资金、购买服务项目实行全流程跟踪审计。建立社工服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二是强化外部协同监督。主动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是创新群众监督方式。在社工站(室)设立“廉情信息员”,聘请服务对象代表担任“义务监督员”。畅通“12349”民政服务热线、“某某社工”网络平台等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快速核查、及时反馈。四是强化社会组织监管。加强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资质审查、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严防“公益”外衣下的利益输送。
警示四: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是腐败的重要诱因,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社工人员虽然权力不大,但其家风家教同样影响着服务群众的公正性和社会形象。良好的家风是社工廉洁从业、公正服务的“稳定器”。我们将:一是将家风建设纳入社工队伍建设。在社工招聘、考核、评优中,注重了解其家庭观念、生活作风。组织开展“社工好家风”故事分享会、廉洁家访等活动,引导社工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二是在服务中融入家风引导。在开展家庭矛盾调解、困境儿童关爱、空巢老人服务等工作中,积极宣传倡导优良家风家教,将廉洁文化、和谐家庭理念融入专业服务。三是发挥社工在社区家风建设中的作用。支持社工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策划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邻里互助、孝亲敬老等社区活动,营造崇德向善、廉洁和谐的社会氛围。
警示五: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是违纪违法的思想根源,必须彻底摒弃。“别人不知道”、“就这一次”的侥幸心理,“我是管理者”的优越感,在社工服务中同样需要警惕。社会工作必须坚持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和行为。我们将:一是强化专业伦理教育。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如接纳、非评判、保密、案主自决等)作为社工培训的核心内容,引导社工摆正位置,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信任的专业关系,杜绝任何形式的“施舍者”心态或“管理者”特权。二是规范服务行为。制定《某某市社工服务行为规范》,明确禁止接受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宴请、礼品、礼金等,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或为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三是畅通投诉反馈渠道。对社工服务态度恶劣、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公开通报。
二、践行“五个决不能”要求,在服务群众最前沿树好社工形象
赖书记提出的“五个决不能”,是对全市党员干部的刚性要求。社会工作部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应在落实“五个决不能”上走在前、作表率,将其转化为社工队伍的行动自觉和服务准则。
在政治忠诚上决不能有丝毫偏差,确保惠民政策精准落地。一是坚定政治立场。教育引导全体社工深刻认识社会工作的政治属性,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不走样、不变通、不打折扣。二是提升政策执行力。加强对社工的政策培训,确保其准确理解、熟练掌握低保、救助、养老、儿童福利等政策的核心要义和操作规范,成为政策的“明白人”和群众的“宣讲员”。三是严把政策落实关。在对象认定、资格审核、资金发放等环节,坚持原则、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坚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确保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群众身上。在权力使用上决不能有任何任性,确保“微权力”规范运行。一是厘清权力边界。梳理明确社工在服务提供、信息核查、资源链接、评估推荐等方面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让权力运行有章可循。二是规范服务流程。优化各项社工服务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减少自由裁量空间。对涉及资金、资源分配的关键环节,实行多人审核、交叉复核。三是强化过程留痕。建立完善社工服务电子档案和工作日志制度,做到服务过程可追溯、服务效果可评价、权力运行可监督。特别是在处理低保、特困等敏感事项时,确保记录详实、证据充分。
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决不能优亲厚友,确保公平公正普惠于民。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社工服务项目的立项、资源的分配必须基于科学的需求评估,聚焦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有效配置。二是严格评估标准。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服务对象评估体系,依据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帮扶优先顺序,避免个人主观臆断和人情干扰。三是公开透明操作。对服务对象的确定、服务资源的分配结果,按规定在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坚决防止“暗箱操作”和“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廉洁自律上决不能放松要求,确保社工队伍风清气正。一是筑牢思想防线。常态化开展社工队伍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用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引导社工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是严守职业操守。要求社工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在与社会组织、企业合作中,保持清正廉洁,构建“亲”“清”关系。三是厉行勤俭节约。在办公经费、项目执行、活动开展中,精打细算,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服务群众的刀刃上。社工下基层、访民情,更要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
在为民情怀上决不能虚情假意,确保服务温暖人心凝聚力量。一是带着感情做服务。教育引导社工真正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待服务对象,要像对待家人一样耐心细致、充满关爱,坚决杜绝“冷硬横推”、“敷衍了事”。二是提升专业能力。加强社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沟通协调、资源链接、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专业能力,用专业的方法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三是注重实效反馈。建立健全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将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持续改进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