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征程中彰显党员担当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上一堂专题党课。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更要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深入思考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农村党员干部应如何担当作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农村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农村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肩负着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神圣使命。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
一、回顾党的农村工作历程,坚定信心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是革命的坚实根据地。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力量,将农村作为革命的重要阵地。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深入农村,宣传“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通过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实践,组织农民成立互助团体,领导农民围绕土地所有制开展斗争,彻底改变了乡村内部的社会结构。农民群众衷心拥护党的领导,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段历史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农民的立场,为农民谋利益,就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汇聚起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建设的艰辛探索与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在这一时期,“农业学大寨”运动成为乡村建设的典型实践。大寨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治山引水,建设层层梯田,实现了粮食增产,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寨精神不仅是一种生产模式,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激励着全国农村人民为改变生活条件而努力奋斗。全国农村掀起的“农业学大寨”热潮,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为后来的农村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村改革释放强大活力。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的“大包干”创举,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温饱问题。随后,中央关于“三农”问题连续出台的“一号文件”,持续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村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建设日益丰富,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这一系列成就表明,改革是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就能不断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村发展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一战略引领下,农村产业不断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回顾党的农村工作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始终把农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一以贯之地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建设农村。每一个阶段的成功实践,都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坚定了我们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农村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
二、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产业振兴
(一)带头发展特色农业,做产业兴旺的引领者。特色农业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农村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土壤、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选择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农产品,如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养殖品种等。带头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引进优良品种,通过自身实践,为农民群众树立榜样。例如,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引进了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自己实现了增收致富,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种植,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形成了规模化经营,产品畅销市场,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我们要像他一样,积极主动地在特色农业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引领广大农民走上产业兴旺之路。
(二)积极投身乡村旅游,做乡村发展的开拓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我们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党员要敏锐捕捉这一发展机遇,积极投身乡村旅游产业。一方面,要带头挖掘和保护本地的旅游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另一方面,要主动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带头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比如,带头将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带动了村里其他村民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三)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农村党员的重要使命。我们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企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等的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要关心关爱困难群众,通过结对帮扶、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要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合作经济、开展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资金保障,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例如,党支部带领党员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整合村里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村民和集体的双增收。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积极推动共同富裕,让农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位农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战斗堡垒
(一)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把好乡村发展方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政治功能是其首要功能。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乡村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课学习等,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强化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村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实施、重要资金使用等方面,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各类组织的领导,引导他们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围绕党组织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形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打造一支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党员积分制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党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健全党组织工作机制,保障工作高效开展。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明确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确保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监督考核等机制,形成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通过设立党员服务站、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对党组织工作的监督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党组织工作成效与党员干部的评先评优、绩效奖励挂钩,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履职尽责,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同时,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文明新风
(一)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留住乡村记忆。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我们要高度重视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优秀农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加强对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古农具、古村落、传统农耕技艺等进行普查、登记和保护,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馆等,展示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价值理念,如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让这些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农民群众的行为准则。鼓励农民群众传承和发展传统农耕技艺,如传统种植养殖技术、手工编织、民间手工艺等,培养一批农耕文化传承人,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文明家庭评选、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弘扬正能量,倡导新风尚。加强对农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组织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