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主题党课:把作风“考场”设在群众“心坎”上——推动社保局服务提质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同志们: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伟大时刻。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贯彻,对于凝聚全党共识、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持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励我们不断奋斗。作风建设,作为我们党永恒的课题,其最高标准便是群众满意。我们必须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尺度,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不断审视自身,改进工作。在当前的主题教育中,我们更要紧紧围绕“办实事解民忧”的要求,切实将作风建设落到实处,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群众路线的实践深化
(一)群众路线是党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不断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群众路线。从政策的制定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群众需求。例如,我们不断优化社保参保流程,确保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积极开展社保政策宣传活动,深入社区、企业,为群众答疑解惑,提高政策知晓率。这些举措都是我们在群众路线指引下,为提升群众满意度所做出的努力。
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优良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之基,民心所向之本,事业成败之要。一个作风优良的政党,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反之,作风败坏,则会丧失民心,动摇执政之基。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更需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唯有作风建设扎实,方能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作风建设关乎社会保障服务质效,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社保局的工作内容涉及群众的养老、医疗等基本民生保障问题,这些事项关乎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任何工作中的疏忽,都可能给群众带来困扰和不便。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只有通过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才能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满足群众的期盼和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一)民生项目推进迟缓。部分民生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进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例如,一些社保信息化建设项目,本应是为了方便群众办理社保业务,提高服务效率,但由于技术难题、部门协调不畅等因素,导致项目延期,未能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现象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的浪费,也引起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满情绪。
(二)服务窗口效能有待提升。服务窗口作为我们与群众直接接触的前沿阵地,其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满意度。然而,目前我们的服务窗口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熟练,对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办理业务时出现错误或延误。服务流程不够优化,存在繁琐的手续和不必要的环节,让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窗口设置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导致群众排队时间过长,秩序混乱。
(三)政策宣传工作尚存不足。社保政策的宣传工作对于确保群众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充分受益于政策红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政策宣传还存在一些不足。宣传方式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张贴公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缺乏创新,难以有效吸引群众的关注。宣传内容不够通俗易懂,政策解读不够深入,导致群众对政策一知半解,无法准确把握政策要点。宣传渠道有限,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导致政策宣传覆盖面不广,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众甚至对政策一无所知。
(四)服务群众的主动性有待加强。部分工作人员仍存有被动的工作态度,未能充分树立“主动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对群众的需求不够关注,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的问题。以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为例,部分工作人员未能积极主动地提醒群众进行及时认证,导致部分群众因错过认证时间而遭遇待遇暂停发放的问题,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四、改进机制与措施
(一)广纳民意,精准定位问题。一是搭建多元沟通平台。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线上,利用社保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平台,开设意见征集专栏,设置在线调查问卷,方便群众随时反馈问题和建议。同时,建立社保服务热线智能回复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机制,不仅能够快速解答常见问题,还能及时转接复杂问题至人工客服,确保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有效回应。线下,在服务大厅设置意见箱,定期开展群众座谈会、社区走访活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了解他们在办理社保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深入推进调查研究工作。组建专业调研团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围绕社保政策落实、服务质量提升、民生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开展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社区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等进行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不同群体对社保工作的需求和期望,精准识别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坚实依据。三是建立意见分析处理机制。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同时,定期对意见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回访,了解群众对整改结果的满意度,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措施。
(二)强化执行,确保问题解决。一是确保责任明确。具体落实至相关部门及个人,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时限,制定周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整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二是加强过程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整改工作的全过程监督。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对整改工作进展快、效果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批评问责。三是严格实施考核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标准,对整改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估。整改工作完成情况将被纳入部门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并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以激励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整改工作。通过考核评估,我们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以巩固整改成果。
(三)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一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定期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开社保工作进展情况、整改成果等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我们的工作动态。公开内容包括民生项目推进情况、服务窗口改进措施及成效、政策宣传活动开展情况等,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全面。二是积极推进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我们将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现场测评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对社保工作的满意度反馈。依据测评结果,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重点,持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三是构建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在作风建设及服务提质增效方面表现卓越的部门与个人,应予以表彰与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工作成效不佳、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部门与个人,必须执行问责制度,督促其切实改进工作。通过这一系列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实施,营造出积极向上、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五、具体工作举措
(一)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简化办事环节。对现有社保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精简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推行“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模式,将原来分散在多个窗口的业务进行整合,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个窗”。例如,将社保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核定等业务统一纳入综合窗口办理,减少群众排队次数和办理时间。二是压缩办理时限。对各项社保业务的办理时限进行重新评估和优化,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办理时间。建立业务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