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关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政治引领,狠抓党员教育,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补齐党员教育管理短板、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突出全员覆盖,打造普惠性党员培训。市委组织部以“思想铸党魂、学习增斗志”党员进党校三年培训工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抓好党员培训,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一是扩大教育培训对象范围。坚持重点培训和普遍轮训相结合、“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相统一,扎实推动市、县(区)党委组织部示范培训、各党(工)委重点培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有序组织党员接受系统培训。2024年,市级统筹举办各领域普通党员培训班110期,系统培训党员5000余名,有效带动全市举办普通党员培训班1762期,累计覆盖党员12万余名。二是建强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坚持把镇街党校作为党员进党校培训工作的重要阵地,根据不同领域党员的特点,分别成立市直机关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公安局党委、国资委党委、非公党委、“两新”工委党校6所行业党校,提高各行各业党员参训的针对性。推行“镇街党校+村(社区)分教点+特色现场教学点”模式。市、县(区)统筹探索在镇街党校开展示范培训,鼓励引导镇街党校之间、行业党校与镇街党校之间交叉培训、共同办学,不断提升镇街党校办学质量。三是优化党员教育培训供给。坚持优选、严管、活用,面向全市遴选各领域理论功底好、实践经验足的党务工作者,组建镇街党校“百人讲师团”,5年来,累计选聘、培育党员教育讲师963人,推动党校师资力量下沉一线。创新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劳动教育、翻转课程等教学方式,打造“叶挺情景剧特色课堂”“音乐思政课”等党课品牌,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效性,让党员愿意听、听得进、用得上。
(二)突出重点难点,补齐党员教育管理短板。市委组织部持续在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检视党员自身差距和不足上下功夫,不断补齐党员教育管理短板。一是聚力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制发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十条措施,常态化管理流动党员信息,确保应查尽查、应转尽转、应纳尽纳。依托全市150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建立流动党员报到站、“流动党员之家”,推动一站报到、一码登记、双向共管。在流出党员集中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城市成立流动党员党委,常态化开展“送学上门”活动,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二是着力解决党的组织生活不规范问题。每月对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制发党支部学习清单、组织生活通知单“双清单”,指导各级党组织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建立党员过“政治生日”制度,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双月或每季度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通过“送上一则生日问候”“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分享一段心得体会”等形式,不断丰富党的组织生活内容,增强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三是致力帮助党员检视自身差距和不足等问题。结合先进典型选育储管用全链条管理机制,注重以身边典型教育激励身边人,统筹力量广泛寻找各行政村历史上第一位(批)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得县级以上党委、政府荣誉表彰的共产党员、第一位考上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等“三个第一”人员2664人,鼓励党员主动对标先进,立足岗位、担当作为。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充分利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检视自身问题和不足,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自身党性修养。
(三)突出平台搭建,引导党员充分发挥作用。市委组织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搭建平台载体促进不同领域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一是推动农村党员带头参与家乡建设。结合建功立业党员责任岗、党员服务岗、党员先锋岗“三岗”活动,引导农村党员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2024年累计组织开展服务群众活动105场次。发挥农村党员桥梁纽带作用,镇街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通过落实包村联户制度,带头分片包干联系党员群众及重点单元格,带动更多乡村能人、退伍军人、大学生等群体参与家乡事业发展。二是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下沉一线、服务群众。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广泛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的“四个万家”活动,统筹全市5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分片联镇挂村,2年来,走访群众38万人次,办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3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