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区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今年2—4月,区人大农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的带领下,先后到X镇、X镇、X镇等乡镇,通过实地走访,召开部门、乡镇(街道)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化统筹领导,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强化统筹推进,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一是明确职责分工。确立区农业农村委为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牵头单位,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负责具体指导辖区内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深化股权化改革。全面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并向全体股东发放股权证,作为收益分配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区18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登记赋码,涵盖10.1万户、33.7万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2020年以来,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累计分红达1237万元。三是完善考核体系。区农业农村委将各乡镇(街道)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年度考核,有效激发了各乡镇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持续增强。一是自2017年起,全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7800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其中,中央资金5860万元,市级扶持资金513万元,区财政投入1427万元),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二是根据中组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通知》要求,2023—2027年,市财政每年继续向我区下达630万元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专项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规范组织管理,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加强政策指导。2020年,中共X市X区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试行)》,对农村集体经济风险预留金、公积公益金、福利费、成员分配、报酬及奖励等收益资金比例进行明确界定,规范分配程序和监督管理要求。2023年,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的通知,对村财委托乡代理、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定位、财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两类组织分账管理、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等作出详细规定,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提供了遵循。二是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以中纪委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系统梳理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合同、账务等六个方面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四议两公开”、集体收益分配、集体资产台账登记管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等24项制度,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区农业农村委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对全区20%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审计;各乡镇(街道)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进行内部审计,每五年开展一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了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的监管。
  (四)激发发展活力,经济增长成效显著。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大幅增长。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从2018年的326.17万元跃升至2024年底的13519.9万元,增长超40倍,年均增长率达577.86%.2024年,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达73.08万元,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均突破10万元。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持续提升。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从2022年的1615.8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431.9万元,年均增长16.83%。其中,经营性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达164个,占比88.6%;村均经营性收益13.15万元,17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享受到了收益分红。三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X镇X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研学旅行公司合作,共建X实践教育基地,在实现收入分成的同时,带动周边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X镇、X乡积极发展红薯种植,并开展苕粉加工,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增收;X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劳务公司承接工程项目,2024年收入突破1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发展动能不足。一是管理人才稀缺。全区18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理事长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仅22人具有本科学历,58人为大专学历,兼具农业知识、农村工作经验、经济管理能力和市场运作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二是财务管理力量薄弱。现有财务管理人员多为“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难以满足财务核算、风险管控等工作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高。三是龙头带动不足。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数量少,龙头企业对村集体经济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产品销售以及经营管理的带动作用不强。
  (二)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一是可利用财产性资源匮乏。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集体土地、山林等资产大量分包,集体固定资产几乎清零,可供开发的经营性资源极为有限。二是土地利用政策约束明显。受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管控及生态保护红线限制,经济作物种植规模难以扩大。以X镇X村为例,尽管蚕桑市场行情向好,但因政策限制无法扩大桑树种植面积,产业规模难以扩大。三是劳动力资源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加之进城陪读、照顾子女等因素,农村留守群体以老年人为主,劳动力数量与质量均难以满足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
  (三)干部创业动力不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一是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部分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认识不到位,加之受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违规问题典型案例警示影响,存在“求稳怕错”心态,主动探索创新、谋划发展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村集体经济数据“注水”、效益虚高。据统计,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中,79%来源于工程项目建设,但多数项目仅作为资金流转通道,未形成实质性创收。三是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盘活利用效率不高。部分闲置土地、生态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一些废弃乡村小学、矿区及乡村旅游点未能有效盘活。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沉淀,未能扩大再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四)监督管理机制薄弱,风险隐患凸显。一是乡镇监管效果不佳。部分乡镇(街道)专职监管岗位作用发挥不够,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有差距,存在村干部会议替代集体决策现象,民主决策程序不规范。二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村务监督领导小组监督能力和水平有限,财务人员缺乏专业指导,导致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不规范,村集体经济账目存在单据不合规、附件缺失等问题。三是债务风险突出。部分乡镇违规通过平台公司举债发展村集体经济,债务规模较大。例如,白马镇9个村向城发等平台公司贷款超2000万元。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负债达7443万元,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三、建议意见
(一)实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2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