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长在2025年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全市金融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金融系统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底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全市经济稳中求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金融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尚未出清,信贷结构与产业转型需求适配性不足,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仍需提升。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年,金融工作必须锚定“五个中心”建设目标,重点推进“三大任务”,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支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适配的金融供给体系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当前,我市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期,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对金融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树牢“以产定融、以融促产”理念,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倾斜。
(一)实施“金融+产业”精准滴灌工程。围绕“3+6+X”产业体系,建立“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机制。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联合政策性银行、头部券商设立专项基金,推广“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推动专利保险、首台(套)装备保险覆盖80%以上规上企业。针对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联合风投机构建立“风险共担”机制,试点“认股权+贷款”产品,解决初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融资难题。
(二)打造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升级版。深化“数字金融+普惠”模式,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举措。以晋商银行为例,其通过构建普惠业务基础数据库,整合税务评级、行内结算、外部征信等多维度数据,打造智能化风控模型,实现了小微信贷全流程线上化、标准化运作。借鉴此类经验,上海市可升级“沪信码”平台功能,深度融合税务、水电、社保、工商注册等数据,构建动态企业信用画像。例如,平顺农商行通过清洗分析本地民宿产业数据,建立乡村民宿融资风控模型,精准评估授信额度。上海市可依托大数据技术,对科创企业研发支出、知识产权、政府补贴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形成差异化信用评分体系,力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
(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矩阵。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需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借鉴邓州市“储备库-培育库-冲刺库”三级梯队模式,上海市可对入库企业给予税收返还、用地保障等政策支持。例如,对拟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按150%加计扣除,对科创板后备企业优先供应产业用地。同时,联合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开展“走进交易所”活动,组织头部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实地尽调,2025年已累计辅导企业120家,其中20家通过IPO审核。此外,可设立市级上市奖励基金,对境内上市企业给予500万元奖励,对境外上市企业给予300万元补贴。
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石。当前,金融领域风险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防火墙”。
(一)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夯实金融体系稳定基础。中小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但其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需按照“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原则,精准拆弹、分类施策。针对城商行、农商行,重点推进高风险机构改革化险,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合并重组、不良资产剥离等方式补充资本,年内完成2家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确保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核心指标达标。对村镇银行,探索“多县一行”制改革,压降机构数量30%以上,优化股权结构,强化主发起行责任。建立地方金融组织“红黄蓝”分级监管机制,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公司等实施穿透式监管,严禁违规跨省展业,对“空壳”“失联”机构坚决清理退出。
(二)健全房地产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金融风险关联性强、传导快,必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因城施策”要求。优化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对“白名单”项目应贷尽贷,保障合理融资需求,同时严格审核资金用途,防止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建立房企“三线四档”监测体系,对踩线企业实施融资限额管理,限制其新增债务规模。推广“带押过户”模式,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激活存量房市场。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支持体系,扩大保租房REITs发行规模,力争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占比提升至15%,推动“租购并举”住房制度落地。
(三)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监测预警,构建全链条风险防控网络。风险防控贵在“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建设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税务、司法、舆情等数据,构建“企业画像-风险评分-预警处置”闭环,对P2P网贷、私募基金、地方交易所等重点领域实施7×24小时监测。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对地方债务、非法集资、企业逃废债等实施联动监管,打破“数据孤岛”。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金融风险处置实战演练,提高极端情况应对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风险能够“快速响应、精准拆弹”。
三、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构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匹配的创新体系改革开放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必须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需求深度融合,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一)打造金融科技创新示范高地。以数字化转型为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1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