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欺楚的故事50字,张仪欺楚的故事概括

#头条创作挑战赛#张仪最大的本事,就是他的口才。尽管从治国的综合能力来看,他不如会变法改革的商鞅。但是论外交手腕,商鞅可比不上他的嘴皮子,那可是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

当时的战国形势,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异军突起,很快打败了魏国,不仅夺回了失去的土地,还抢夺了魏国的一大块地盘。

秦国的一家独大已成定局,那对于其他六国来说,有一个大问题摆在眼前:究竟是抱起团来共同抗秦?还是联合秦国作为大靠山,去欺负别的五国?

艰难选择:断交就能换土地

楚国就先面临这个难题了,张仪被秦王派来出访楚国,开门见山,就给楚怀王一个选择题:那就是希望楚国能与齐国断交,那样秦国就将商于一带6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

楚怀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底下居然还有这种好事?

摆在楚怀王面前就有2个选择:

选项1:不断交,得不到土地,仍然和齐国维持友好现状。

选项2:断交,得到商于6百里的土地,但是由此和齐国断绝友好往来的联盟关系。

楚怀王觉得,只要不是傻子,都该知道选哪一项。然而,等他后来选了第2项以后,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

对秦国而言,关东六国抱成团对付自己,确实有点麻烦。即便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从体制上远远领先六国,但是以六国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军事兵力来看,纸面数字还是远比秦国多得多。

幸好,六国不是铁板一块,可以慢慢拆散。

这六国里面,楚国和齐国是大国,而且一向交好,对秦国来说,这两国实在有点不好对,应该先拆散齐楚联盟才是上策。

在这种背景下,张仪的骗局出炉了。

在巨大的诱惑下,楚怀王自然经不起考验,很快同意了。

自古昏君出佞臣,有贪婪而愚蠢的君主,就有鼠目寸光、溜须拍马的大臣。楚国群臣们大部分都附和楚怀王,纷纷向楚怀王道喜,能如此轻松就获得土地。

还好大臣里面还有几个清醒的,屈原陈轸就表示反对。楚国有屈原屈大夫和陈轸这样清醒而忠诚的大臣,实在是楚国的幸运。

不幸的是,楚怀王不愿意重用他们。

楚怀王一听居然有人反对,顿时怒火万丈,就压着怒火问陈轸为什么反对。

屈原是反对破坏齐楚联盟,而陈轸更是深度怀疑这笔交易的可信度,也就是对张仪的承诺深感质疑。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自然觉得楚怀王太笨了,这么容易上当,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贵族交往之间,是说一不二的,否则以后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所以楚怀王并不怀疑张仪敢骗他,因为这样践踏春秋礼仪的行为,在各诸侯国都混不开的。

陈轸却是思路清晰,侃侃而谈:秦国不会无缘无故做赔本买卖,之所以许诺以土地,来希望楚齐两国断交,很明显就是秦国畏惧楚齐两国的联盟。

而且,楚国无故与齐国断交,必定得罪齐国,使楚国少了个朋友,多了个敌人,陷入孤立的危险境地,万一秦国前来攻打楚国,心怀怨恨的齐国必定趁火打劫,这就麻烦了。

所以为了这点土地而冒这样的风险,实在不明智,如果真的想要土地,陈轸建议,先让秦国交割商于600里土地,再与齐国断交,这样不怕秦国耍赖。

然而,昏庸楚怀王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仅不同意,还严厉斥责陈轸。

自作孽不可活,贪欲引诱头脑简单的楚怀王一步步迈入张仪的陷阱。

张仪的套路,装病不交割

很快,楚怀王下发正式文书给齐国,宣布断绝楚齐联盟,还授予张仪楚国相印,赠送大量礼物,派了一支队伍跟随张仪回到秦国,准备接收600里的土地。

自作聪明的楚怀王担心张仪耍诈,派了一支队伍前去接收,其实是想监控张仪。但是,狡猾的张仪如果想耍赖,有的是办法。

所谓割让土地,只是张仪切断齐楚联盟的手腕,他根本不想兑现承诺。回顾秦国吞并六国的历史,向来都是六国割让秦国土地,从没发生过秦国割让土地给别国的事情。

好容易开疆拓土抢来的地盘,怎么能轻易割让给别人?

进入咸阳下马车时,张仪假装下马车没站稳,一下子摔断了腿。

这下张仪有理由不露面了,所谓伤筋动骨要100天,所以张仪干脆请假三个月不上朝,就说要养伤。秦惠文王自然明白张仪的意思,当然批准。

张仪不露面,交割土地的事情自然没有了下文,接收团队的人可等得着急,他们还要回楚国回复楚王呢。

张仪的耍赖是明显的,如果他真有诚意,即使不露脸也可以派人跟进这件事,张仪拒不露面,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他在当老赖。

但是愚蠢的楚怀王却没有看明白,贪婪的楚王认为,张仪迟迟不肯交割土地,就是因为自己与齐国断交不彻底。因此楚怀王做了一件更蠢的事:他居然派人去辱骂齐王

齐王正为齐楚两国无故断交之事感到恼怒,恼火楚怀王不识抬举。谁知道居然传来消息:楚国人跑到齐国如同泼妇骂街一样辱骂齐王。

这下把齐王气得发昏,无故被辱骂,这一来触碰了齐国的底线,齐王干脆180度大转弯,与秦国签订了盟约。

而三个月也快到了,楚国的使者们终于找机会找到了张仪,逮到张仪死活不走,非要张仪兑现诺言。

张仪却回话说,诺言是会兑现的,区区6里土地,用得着这么大阵仗吗?

楚国使者们大吃一惊,说好的600里土地,怎么变成6里了?

张仪正色道:秦国的土地都是将士们流血流汗夺回来的,一分一寸都不能轻易给人,更别说600里了。割让6里土地已经不少了,而且这6里还不是秦国的土地,而是我张仪自己的封地。

楚怀王的愤怒报复,反遭到惨败

当接收团队垂头丧气地把消息带回来时,楚怀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顿时气疯了——张仪这个大骗子,居然玩阴的!

气急败坏的楚王,简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想要直接发兵攻打秦国。

这时,一个人拦住了楚怀王,劝他不要轻易动武,这个人仍然是陈轸。

张仪欺楚的故事50字,张仪欺楚的故事概括

陈轸与张仪不相上下,但楚怀王不信任陈轸

陈轸劝告楚怀王,事情已经到这一步,再发火打仗已经没用了。就当是吃哑巴亏,记住这笔账以后再找张仪算。

为今之计,应该向秦国道歉,并和秦国交好,一起去攻打齐国,因为已经派人骂过齐王,双方的仇恨已经很难化解,倒不如破罐破摔,打败齐国以后,拿齐国的土地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更诱惑的是,只要答应秦王,事成之后再分一部分给秦国,这样秦国也到好处,就一定不会拒绝。

陈轸头脑之清醒,眼光之敏锐,堪称洞若观火。按他的想法,这不失为一条亡羊补牢的妙计。

当然了,如果楚怀王痛定思痛,放下面子,重新派使者去出使齐国,好好向齐王赔罪,并献上封丰厚礼物。将秦国的阴谋以及楚王糊涂的行为,原原本本向齐王解释清楚,这也是用阳谋破除阴谋的好办法。

如此可彻底揭穿张仪的欺诈嘴脸,令各国提高警惕。并且秦国的无赖行径和阴谋也将会被曝光天下,六国抱团取暖的联盟也就会更牢国。这也正是阴谋诡计不如堂堂阳谋的原因。

而陈轸所说的办法,本质上就是拿别国土地来补充自己的损失,属于战国时期标准的诸侯割据方式,但却忽略了秦国的巨大威胁,治标不治本。

但是以楚怀王好面子的虚荣心,让他拉下面子去承认错误他根本做不到,他还没达到那样的格局,至于陈轸稳妥的策略他也不愿意采纳。对于重大事情的决策方向,楚怀王只凭着一己好恶来盲目决断。

结果楚怀王还是一意孤行,选择了下下策,和秦国开战,这样等于和秦国、齐国两个强国同时为敌。

楚国有这样昏庸无能的国王,实在是楚国百姓的悲哀。

狡猾奸诈的张仪是祸源,而愚蠢无能的楚怀王才是祸根。

楚怀王调集10万大军,声势浩荡地进军秦国。秦惠文王也不甘示弱,同样调动10万兵力,迎战楚军。

同时秦国联系齐国,相约一起出战,而齐王正因为楚国的无故辱骂而恼火。秦国一联系,自然答应,出兵5万,和秦国夹攻楚军。

结果,楚军在两面夹攻之下不堪一击,接连大败,被斩杀高达8万多人,连大将也战死。不仅没能得到秦国的土地,楚国反而连自己的汉中几百里土地也被秦军夺走。

楚国惨败的深层原因

楚军惨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兵力不够,而是楚国落后的模式决定的,看似楚军兵力雄厚、浩浩荡荡,但是军事战争不是依靠表面风光来决定,而是依靠军队战斗力!

秦军渴求战斗,士气旺盛,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军士兵们都是通过战功来晋升爵位,并能通过战争掠夺财物。因此秦军对战争的渴望远大于楚军,杀敌越多,封赏越厚,秦军士兵当然以战斗为乐。

相比之下,楚国士兵无晋升通道,士气低落,且厌恶战争。

秦军战斗经验丰富,秦国变法之后,国力大增,秦军四面征战开疆拓土,南下讨伐巴人,向东大破魏国,战争经验远非楚国可比。而楚国久居南方,自楚吴之争以后,很少再有大的征战。

张仪欺楚的故事50字,张仪欺楚的故事概括

秦国变法前默默无闻,商鞅变法后崛起,夺取楚、魏大片土地

另一点重要的是,秦国变法之后,秦国士兵成为了靠打仗吃饭的职业军人,常备军的军事能力逐渐专业化。楚国平时就是耕种为主,临时参加战斗,专业能力当然不能与秦军相比。

外交舆论上,楚国更是落了下风,楚国同时与秦国齐国交战,半分胜算也无。楚国无故得罪齐国,把齐国的5万大军推向了秦国那边,更显楚怀王外交无能。

齐国楚国联盟天下皆知,而楚怀王贪图土地,听信张仪诱骗,公然辱骂齐王,其见利忘义的行为完全站不住道德高地。国王如此无信义,令楚国的形象一落千丈,各国有识之士自然不愿前往楚国投奔。

内忧外患之下,楚王又如此无能,楚国岂能不败?

“不讲武德”的影响

楚军大败之下,元气大伤,百姓逃亡,军队疲惫。但是面对战争灾祸,楚怀王不但不反省自己,与秦国齐国求和谈判,反而气急败坏,扬言报仇。

但是报仇需要实力,无实力的空喊只有自取其辱,楚国明显落了下风,此时应当谈和,避免更大损失。

当年秦孝公即位之后,为了对魏国复仇,也是广招天下名人,终于选拔了商鞅进行变法,十年变法积蓄力量才一举击败魏国,但楚怀王可没有这个魄力和耐心。

楚怀王败了还不吸取教训,不正视自己的实力,还想捞回本钱,再次调集大军反扑,结果正和秦国心意,秦惠文王正想借这个机会摧毁楚国的战争能力。

秦楚两国再次在陕西蓝田一带会战,双方动员大军又打了一仗,结果不出意料,楚国再次大败。

连遭惨败之下,楚怀王只好认清形势,割地求和。

秦国依仗武力,欺凌楚国,行为固然不耻。但是,对于撕毁信义礼节,真正开先河的人,正是张仪。

当时的春秋战国,尤其春秋时期, 战争其实是贵族的游戏,诸侯不论大小,如果开战,必须以战车作为主导,步兵为辅助,战车上下都有一定数量的士兵,因此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就是以“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形容的。

双方交战时,也是战车冲向对方,战车兵用戈互相攻打碰撞,擦身而过交换了位置,双方一来一回称作一个回合。有板有眼,不能乱了方寸,很有回合制游戏的感觉。

以现在的角度似乎很可笑,但在当时的年代,这就是贵族们之间交战的规矩。

宋襄公当年高举仁义大旗,不肯半渡而击,非要等楚国军队摆好阵势才交战,结果惨败给楚国大将成得臣。我们不该嘲笑他愚蠢,因为宋襄公真是讲究贵族精神,不玩阴的,宋国之败,也是很大程度由于兵力不足导致。

当时的楚国可以说不讲武德,先是在开大会时带领精兵,与会者都身穿铠甲,摆明了就是谈不拢就翻脸。先是抓走了宋襄公,后来又大败宋军。楚国才是开了“不讲武德”的先例。

如今,秦国的张仪又是哄又是骗,骗掉了楚国的名誉,又出兵打败了楚军抢夺楚国土地,甚至将楚怀王骗到秦国幽禁起来。

秦国继承了不讲武德的传统,这就是报应轮回,以至于后来灭亡楚国的,正是秦国。

张仪欺楚的故事50字,张仪欺楚的故事概括

战国后期形势图,秦国不断吞噬六国土地

张仪的这种欺骗行为,实际上开了一个恶劣的先河,以后大家再也不把信义礼仪当回事了。战国期间,各个诸侯之间尔虞我诈,各种坑骗行为层出不穷。七雄们各种撕毁协议、反间离间、美人诱惑,其精彩程度其实远超后世的三国鼎立。

然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点燃反秦大旗的陈胜吴广,所在地正是在楚地的大泽乡,而灭亡暴秦的,正是楚地的刘邦项羽

但是再深究一下,刘邦、项羽原先所在的家乡,并不是属于楚地,而是宋地,后被楚国夺过来的。从这个角度讲,最后的胜利者是不是应该是宋国呢?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2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