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书籍读后感600字作文,经典书籍读后感600字左右

2022年,新冠疫情居家。闲来无事,也翻阅几本闲书,说闲书,不过是学生时代的叫法,那个时候我记得班主任说过,少看课外书,一晃十多年过去,突然聊发少年狂,陆续阅读了郁达夫故都的秋》、汪曾祺《受戒》和几本诗集。

读诗,可以使自己的心安静下来,这话对于奔波在社会多年的人来说,有点扯淡,成年人的生活里难寻一方安静之土,不过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罢了。话说回来,读一读诗歌,确实比读小说和散文省去太多时间,在这期间,我读了一本《王维集》,有感而发,写下此文。

诗人王维的一生都在创作,这不是使命,而是宿命。有点和现在的我们相似,一辈子为生计忙碌着,但是我们是有职业有工作的,诗人在唐代可不是一种职业。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王维集》很好地囊括了那些逝去的经典,我们从小读王维的诗,便知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不会画画,但愿意和这位清奇才子一拍即合,为他的诗作找上几幅图片,却恐怕他的境界极深,不是随便一张画就能匹配上的。我喜欢把诗人王维的一生概括为春、夏、秋、冬四个阶段,这是时间在一棵树干上的外形变化,也是时间在一个人身上的风尘流转。

春天,是浅草马蹄的阵阵幽香,是江南深闺的频频遥望,一抹浅笑,一阵悠扬。江南,才子出没,意气风发的脸映衬着繁华盛唐,开元初年,太平盛世,进士及第的王维春风得意,他骑着快马迅速地游览了江南,留下诗作《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一年,他20岁,悠闲地赏着桂花,山中的静谧犹如画卷一样铺展开来,虽未弱冠之年,却有着向佛的禅心,飞鸟掠过天空,留下几句偈语,那一刻他懂了,这是佛陀的呼唤。

学生时代,你是否也像王维一样意气风发,立下志向,越过高考的独木桥,到达心中的象牙塔。漫长而悠远的岁月里,总有一窗明月伴着灯下苦读的我们,现在回头看去,那时候的书墨香气真是似水流年。

夏天是炙热的。王维愿将这一身才华交付国家,直到相遇宰相张九龄,才顺利提拔为右拾遗。从此,一腔热血,轰轰烈烈。出仕入仕皆是读书人的梦想,但王维似乎钟爱在半官半隐之间,纵情于山水田园。他能作画,亦能写诗,十足的盛唐才子。

命运总是爱和才子开玩笑,公元737年的夏天,长安城中,张九龄被排挤在朝堂之外。王维写下诗作《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那一年,王维36岁。是继续出仕做官还是归隐田园?倚杖的老人和荷锄的农夫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王维决定,隐居山林。

也许很多人不能到达象牙塔彼岸,走不了考大学这条路,但我觉得至少要活得舒心,像王维一样,不做官做个“诗佛”也行。

秋风萧瑟。 我更喜欢把王维的秋天单独列出来写,因为这里面包含太多说不尽与道不完的故事,塞外的秋天似乎比中原的冬天还冷。王维裹着厚厚的棉衣向东望去,那里有一座城,叫渭城。不久前,他还在这里和友人分别,怀着浓烈的情感写下了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喝一杯便会多醉一些,这一醉,便是客舍青青到大漠孤烟。

冬雪皑皑。公元761年,王维点燃了青莹的油灯,写下赠与友人的诗,便安静地离开了。青灯熄灭,古佛常伴,一切终将不复返。王维很少写关于雪的诗,晚年的他吃斋念佛,潜心归隐,对于他说来说,雪是洁白的,是禅心人的归宿,也许他无法用语言去描绘那心中的乐土,乐土之上,白雪茫茫。

王维的一生都在创作,这不是使命,而是宿命,宿命将他推到了香积寺,终见佛陀。从20岁《鸟鸣涧》到50岁《过香积寺》这一等,就是30年。他在《过香积寺》中写道,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也许只有修禅,才能抑制内心的欲望。

诗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但王维却能把山水秀丽,塞北风沙和禅心信仰写得如痴如醉,毋宁说,王维的内心是丰满有力的。而我,愿意架起一叶扁舟,越过层层山林,拜会这位盛唐才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8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