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整个除了是个故事外,深挖一下的话就是告诉我们“朝中有人好办事,阴司有亲好延寿”。
故事一开始先介绍了故事主人家常州李化,是个地主。五十多岁了,连个儿子都没有。本来有个女儿,聪明美丽,但是十四岁时又早早病死。后来纳了妾,终于生了个儿子。只是这个儿子是个傻子,好在全家人不以为意,只是爱若明珠。
这个儿子呢——便是故事名字里的珠儿,只是此珠儿并不是彼珠儿,这个珠儿犹如前面《四十千》所讲的故事一样是来讨债的。原来李化以前在金陵做生意,欠了一个叫严子方的老人的货款,谁知钱还没还上,严子方就死了,也因为这件事没人知道,李化便当这事结束了。哪知这严子方便投胎到李化家,做了他的儿子,挥霍了李化不少钱。只是他的死不是如《四十千》那样,花完了前世的债就立马去阴曹报到,赶下一场投胎,这个珠儿是被一个会点法术的妖僧给害死的。
这个妖僧在市场上化缘,凡是被他纠缠上的人都会被他准确说出卧房里的隐私,而且他还扬言可以决定人的生死祸福。于是一旦被他缠上,便只好按他说的价给钱消灾。很不巧的是,有一天李化让这妖僧缠上了,执意要一百两。李化有些心疼钱,讨价还价,从十两慢慢加到三十两。但是妖僧执意不肯,硬要一百。于是李化怒了,直接转身走人,妖僧在李化身后直接厉声告诉李化叫他不要后悔。
李化到了家后,珠儿却突然心脏痛了起来,难受得用手刮着床席。李化心疼儿子,拿着八十两去找妖僧,但这时候妖僧好整以暇,告诉李化自己无能为力。李化无奈回家,到家时珠儿也已经死了。
儿子死了,李化很悲伤,也很痛恨妖僧,于是一纸诉状告到官府。县官派人拿了妖僧,到了衙门大堂,一通审问下,县官识破了妖僧的妖法。妖僧虽然求饶,但还是被县官给明正典刑了。
下面就是另一个珠儿开始登场,而随着他的登场,李化家在阳间稍有提高,而在阴间却是提高了许多。
处理完珠儿的丧事后,一天晚上,李化和妻子从在床上想儿子时,忽然有一个小鬼进了他家。一番折腾之后,李化知道了小鬼的来处——小鬼姓詹,是苏州人,小时候死了父母,又不为兄嫂待见,他只好寄住在外祖家,一次在门外玩的时候,被那妖僧迷杀在桑树下,又用法术将他困在妖僧身边,当做奴仆驱使。现在妖僧因为惹了李化,而被县官给办了,他感激李化,因此愿意给他当儿子。
本来以詹氏为子,只需一个小房间,再弄一张床和一庆被褥,每日以一杯冷浆粥浇之即可。正巧当时正值冬季,珠儿的尸身刚下葬还没腐坏,詹氏便借珠儿尸身又活了过来。
当时妖僧身边一共有两个小鬼,一次晚上另一个小鬼找詹氏去玩,李化一家看到珠儿的身体僵硬,又无呼吸以为又死了。等第二天早上,众人问他才知原因。后来更是知道真珠儿的来龙去脉。又过了些天,詹氏又带来了李化女儿的消息,原来他女儿小惠死后嫁给了阴冥十殿阎王之一的楚江王之子。
小惠母亲又问詹氏,为什么小惠在阴间荣华之后不回家看看。詹氏则说人死之后就对阳间的血亲没什么念想了,只要有人同他说起阳间的事,那人才会猛然对阳间的亲人思念起来。后来詹氏托了一位阴间的员外(同时是他那位好朋友的干爹),见到了小惠,一番述说果然勾起了小惠对父母的思念,准备告诉丈夫后再回家与父母见上一面。
没过几天,小惠就回家了。第一天,詹氏成为了小惠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忙前忙后。第二天,小惠借了闺蜜的身体与父母见了一面,当天便又回了冥府。
过了数月,李化病倒,眼看要去地府报到了。詹氏也见到两个拿着铁杖和绳索的鬼差正在一旁等着要拘李化的魂魄。岂料当天李化的女婿——楚江王之了——来看望老岳父,走时便将两个鬼差给抓走了,另外还告知詹氏说要为李化夫妇乞来百年的寿命。由此,李化的病不久便好了。
后来,李化请人教詹氏读书。詹氏也很聪明,十八岁时中了秀才。因为詹氏是鬼魂复生,能够对鬼祟看得明白,往往出口教人驱除鬼祟。然而这样便惹恼了鬼神,于是便让詹氏大病了一场,病好后他便再也不说阴间的事情也不再教人驱除鬼祟。
从人情世故上来看,鬼神只惩罚詹氏碎嘴(或者叫做多管闲事),却不惩罚他借尸还魂,要么是处理这件事的鬼神道行太低,要么就是他们很上道,知道詹氏所在的李家和冥府统治阶级之一的楚江王有亲,于是便睁只眼闭只眼,只是惩罚碎嘴,而不惩罚借尸还魂的罪。
另外,回味一下故事,原先的珠儿到底是因为前世的债讨完了死的,还是被妖僧给害死的呢?
詹氏和他的小伙伴如果只是帮助妖僧打探消息,那么妖僧可能只是知道真珠儿的来龙去脉,号准了他要赶下一场投胎的时间,所以缠上了李化,这也是为什么李化再去找妖僧,妖僧硬是说没办法——因为他确实没有办法。而如果是被妖僧害死的,那么詹氏和他的小伙伴就得一起或者一个出手害死真珠儿。
还有那两个等着拘李化灵魂的鬼差也着实倒霉,按规矩办事,最后还被权贵(楚江王之子)把差事给搅黄了,可见规矩在权贵面前还是要让让道、弯弯腰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