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中的儿童历来解释为村中玩耍的儿童,但我认为若解为作者儿时的玩伴更为合适,这样的解释更能增加作品的感染力,试想一下,作者以80多岁的高龄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村口碰到了自己小时的玩伴,此时他们正晒着阳光,沐着春风,都已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看到了他这个“陌生老头”,打量完上下,热情得问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作者当时内心的冲击力当有多大,一切往事都会涌向心头,生养自己的地方,一起玩耍的伙伴现在都已把他当成了外来人,世界最远的距离也莫过于斯,这样的诗句对读者的冲击力也更加强烈。小时的伙伴如今站在你的面前,却认不出你来,把你当成了村里的客人,个中滋味,不难体会。另外,乡村的儿童很多连自己村里的老人都认不全,他们玩得高兴时,很少会关注一个陌生的老头,谁知道他是外来的还是本村的,也很少会打听陌生人从哪来要到哪去,因此,无论从作品主题,还是作品感染力亦或合理性方面来看,儿童理解为作者小时的玩伴,如今的老人更为合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4690.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