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云是什么意思,子曰诗云是什么意思啊

时间:1974年4月底,时年,本人虚岁12。这时,甚至尚未到青黄不接之际,生产队断粮了,各家各户的杂粮如红薯、芋头等也已吃完,红薯渣、豆腐渣,米糠等也用来充饥了。

眼看着各家各户断炊断粮,面对百张饥饿的嘴,生产队干部们心急如焚,不知怎好。某日夜,生产队长召集干部们商量办法,昏暗的油灯下,干部们面面相觑,抽着土烟,面色凝重。许久,队长发话,说:依我看只有一个字:借。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集中到一点就是:向谁借、怎么借。

说得是啊,那个年代,大家都缺粮,吃不饱,谁还有多余的粮食借给你?

队长抽完一根喇叭筒,慢条斯理地说道,我晓得有一个地方,在山里,叫大瑞山,那里人少地多,几乎没听说过那里缺粮,应该有粮可借。

队长说的大瑞山这个地方,干部们都知道,可究竟有没有粮食可借,人家肯不肯借,心里没底。

队长继续道,我已考虑几天了,那里粮食应该是有,但人家肯不肯借,不清楚,我也想过了,过几日邀上大队主任一起去求求人家,争取能借到粮食,不过要求大家对借粮之事暂先保密。

几日后,好消息不胫而走:有一个生产队可以借给我们一个月的口粮!村民们奔走相告,喜悦、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当晚队长召集每家每户开会,正式宣布了这个好消息。队长要求每家献出5角钱来,买两瓶酒、两袋糕点来感谢人家。后,各家也很快地各自拿出5角钱交给队长,都等着队长发话好快点去借粮。

第二天队长告诉大家次日就可集体去挑粮,共近3000斤左右,各家定量由各家挑回。

当晚母亲吩咐,由母亲、大哥和我三人一起随队去借粮挑粮。随后母亲挑出两副箩筐和一副篮子,认真检查是否有破洞,又检查箩筐和篮子上的绳子,看是否结实,再挑出三根扁担,确认没问题后,专门放置一边,以免次日拿错。

母亲大致计算,全家大小七口人,按生产队口粮标准,约近200斤,母亲和大哥可以分担150——160斤,剩余40斤左右,由我完成。所以三个人够了,弟妹太小,无法参与。

次日,早饭(不知有几人吃过米饭)后,队长等挑粮人员到齐,宣布出发,拢统共有40几人,挑着箩筐、篮子,甚至有麻袋者,朝20里外的山区生产队开去。当还有三四里路就要到达该生产队时,完全进入了林中小路,路旁高大树木,遮天蔽日,路歧坡陡,当然,对于长年山区劳作、去借救命粮的我们村民来说,这点困难何足挂齿,很快到达了该生产队。

两边队长见面,我们队长将两瓶酒和几包糕点送给对方队长,以表感谢。对方队长很快领我们几十人来到他们仓库,保管员揭开封条,打开库门,按我生产队每家每户一个月定量标准称足粮食,家家户户忙着往自家箩筐里装稻谷,竟忘了向对方道一声感谢。

称完装完粮食,两边的队长、会计四人站在大树下商量了一阵,回到我们40多人面前,队长大声宣布:刚才袁队长说了,我们这次借的粮,早稻收割后再还,也不用跑20里路挑到这里来还,让我们挑到粮站去,就当帮他们抵交公粮,正好他们队公粮接近3000斤。人群中一阵骚动,接着队长又高声道:大家都停下手中的事,站好了,站直了,我们一起向袁队长袁会计鞠躬感谢。所有人遵照队长吩咐,向对方队长会计深深鞠躬。

袁队长拱手回礼,嘱咐大家,山路不好走,回去时,担子挑好点,走路慢一点,脚下稳一点,莫要把稻谷洒了。大家再次道谢,队长向袁队长袁会计道别后,发令:回家!

借来了救命粮,心境稳定且看到了希望,大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母亲、大哥和我也在队伍中,挑粮回家。

(注 图片转自网络)

子曰诗云是什么意思,子曰诗云是什么意思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