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六!最近我公休10天,这周末结束。休假前我每天能阅读五万字和写一篇文章,想着休假有更多自由时间了,阅读量和写作数量应该能达到平时的两倍,信心膨胀了也没做具体的计划。结果今天一复盘,我的乖乖哦,勉强才够平时的60%成果。
后悔懊恼也于事无补了,我思来想去一定要把事情背后的缘由和解决方法找出来,完善我的时间管理办法,避免下次休假了发生同样的事情。如果自己想不通,按照我的一贯做法,找相应的书籍来参考。下面就分享我的思路:
一、原因
正常上班的时候,我都是很有计划的安排工作和生活、学习上的事情,分配好时间。休假了每天没有计划好的目标事项,很多事情都是计划外的或者是零碎的,带娃、参加聚会、走亲访友、送老人住院等等,看似不紧不松的事情,实际上容易沉溺占用很多时间。

之前我根据《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这本书设计的时间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上班时间的,每天上班在早上的9:00-11:00完成最重要的工作,接下来一天的时间完成其他事情,包括读书和写作。
但是休假了之后,我没能及时调整过来,把读书和写作放到优先项。
二、解决思路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这样的至理名言:“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就是痛苦和无聊。”如果找不到有意义的事情做,我们就会陷入无聊,最后在刷视频、上网、看电视这种低水平的事情上耗费时间。

为了填充闲暇,《认知驱动》这本书建议我们找到主业之外的B计划,重新确定一个或几个目标。另外,《五种时间》这本书认为在心流时间里,人全身心的投入达到忘我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屏蔽了对外界干扰事务的感知,是最幸福的体验时刻。作者建议我们心流时间占比尽可能高,心流时间与其他时间尽可能发生重叠。

读书和写作能给我带来幸福感和成就感,所以休假的时候我应该把读书和写作作为优先目标,在精力最好的2小时内完成这两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用来看电子书。
三、休假时具体做法
1、每天9:00-11:00固定用来写作和读书。
2、平时养成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习惯,列出空闲时间为5到10分钟、15分钟、30分钟应该做什么事情。这样当空闲时间到来了不至于无所事事,抓住好做时间加法的机会。
有5到10分钟空闲时间我应该做:看电子书。
有15分钟空闲时间我应该做:写读书笔记和心得。
有30分钟空闲时间我应该做:写文章草稿;读大部头书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wenyou.com/11642.html